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职业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作者】 雷秀群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柳加职业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什么样的乐趣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职业高中 体育兴趣 培养
  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锻炼更加积极,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兴趣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兴趣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和谐课堂
  大家都知道,上好一节体育课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心地去锻炼身体。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如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1、师生共有良好心理状态
  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生动,示范优美准确,学生有愉快心情,在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锻炼效果是可以想向的。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不融洽,学生的心理会出现各种偏差,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2、建立和谐的气氛
  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必须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各细节、表情、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与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问题所在,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反之,教师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满的情绪或严加指责,学生就会加重原有的心理负担,降低兴奋性,就更难完成动作了。其次,营造好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要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能引起好奇、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不知、不懂时,最能诱发学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与练习时要有层次性,就越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1、可以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体育是一门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于一体的学科,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调用、剪贴等功能,帮助学生及时突破学习的难点、快捷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可以科学地对体育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等,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实现由无趣向有趣、有趣向乐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转化。
  四、让学生创造体验成功满足感,提高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每次上体育课,我都有意培养一名小体育组织者,即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由培养一个慢慢变成六个,由六个慢慢发展变成全班都是“小体育教师”。这样让整个体育课堂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了。整队的时候,“小体育教师”要检查队员们的穿着。队员们必须按照体育课要求穿戴;而且要严格遵守体育课的队列要求:队伍整齐、报数宏亮、队列的精神面貌要好。如发现不遵守要求的队员,“小体育教师”要及时提醒并严格要求。这样,“小体育教师”在要求别人的同时更会注重自己的言行举动,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既提高了自己的体育素质,又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小体育组织者的方法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进而养成锻炼习惯。
  五、因人而异,维护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须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是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把兴趣培养成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锻炼体育的技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