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爱之春风拂进孩子的心灵

【作者】 付丽娥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城关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在生活中,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爱是无私的、博大的。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辈的疼爱,祖辈的溺爱,使他们缺乏爱心,形成了娇气、自私的性格。
  有一次,我们班的文宇小朋友身体不舒服,把衣服吐脏了,在寒冷的冬天里冻得发抖。我急忙问孩子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外套借给文宇穿,全班竟没有一个小朋友举手。我实在没办法,就逐个询问,结果有的小朋友说:“他会把我的衣服也吐脏的。”有的说:“这外套是我妈妈给我买的,为什么要给他穿呢?”还有些小朋友干脆抱紧自己的外套不放手,生怕被借走。类似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次上课时一幼儿起立回答问题,起身时不小心把椅子往后挪了一点,回答完问题坐下时坐空摔了一跤,全班幼儿便哈哈大笑以此嘲笑,没有一位孩子主动扶起被摔的幼儿。这一幕幕的情形让我不禁问自己:孩子们的爱心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在如此文明的氛围中会缺失爱心?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和谐。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不能爱,不去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没有爱心的人才不仅不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反而会成为社会的严重危害,因此对幼儿的爱心教育必须加强。为此,在班级工作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爱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分享如下:
  1、创设班集体爱心氛围,激发幼儿“爱的情感”。
  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爱的教育,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经常与幼儿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使孩子能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还会直称孩子的乳名,鼓励孩子之间也称呼乳名,这样不仅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而且增强老师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亲切感。好多小朋友回家后,很幸福的告诉妈妈:“老师和小朋友喊我小名了,我心里暖暖的。”另外,我把每周五定为分享日,请幼儿把家里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带来让大家一起玩,互相交换,与同伴共享快乐,让他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感受到来自家庭以外的爱。 
  2、把“爱心”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幼儿的思维形象具体,对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说教往往难以接受,而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富有感情色彩的童话故事,能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愿意帮助他人的情感。如:我在给幼儿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当孩子们了解了小女孩可怜的身世、经历后,他们的眼睛红了,许多孩子主动提出要去帮助她,我随机对孩子进行提问:“生活中也有好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呢?”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爱心。是的,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爱的种子,它需要合适的环境去唤醒,然后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作为老师,我们就是唤醒这课爱的种子的人,我们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积极的探讨、交流、争论,唤起他们爱的欲望,然后去关爱同伴,关爱他人。
  3、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三八”节的时候,为了对全班幼儿进行“爱妈妈”教育,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请全班幼儿的妈妈到幼儿园和孩子们在一起过节。活动中,先请妈妈们讲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辛苦,体现妈妈对孩子的一片爱心,然后,让幼儿说说妈妈为他作了哪些付出,感受到怎样的爱,最后,在音乐声中让幼儿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了妈妈;教师节来临,我鼓励幼儿自制贺卡,亲自把贺卡交给老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表达对老师的爱;重阳节,组织幼儿带着礼物、节目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从中让幼儿明白: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长辈们用血汗换来的,我们应该对长辈有爱心,尊敬长辈、孝敬长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爱,以及自己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对他人的爱。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在娱乐中做,愉快的尝试“爱心”行为。
  4、家园配合,言传身教,为幼儿作出“爱心”榜样。
  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家长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父母浓浓的爱;家庭成员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家长做到了这些,孩子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学会去关爱他人。
  5、在社会活动中激发幼儿的爱心行为
  为了激发幼儿同情弱小,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我组织幼儿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首先引导幼儿把耳朵堵上闭上嘴巴不说话,把眼睛蒙上,坚持一段时间,去体验聋哑儿童、盲童的生活。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我问他们:“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他们心里也暖暖的呢?”幼儿在讨论交流中学会了应该关爱身边的弱小。接着我又提议一起去聋哑学校看望聋哑儿童,孩子们更兴奋了,不仅给聋哑儿童带去了小礼物,还帮助聋哑儿童干活,给他们表演节目,孩子们成了一个个“爱心小天使”。
  在实施了爱心培养之后,幼儿的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的孩子富有爱心了。例如:一次户外活动,我带幼儿在操场上玩,元元一个喷嚏,浓浓的鼻涕弄得满脸都是,我刚想进教室拿纸,春晓走过来,从口袋里掏出白白的面巾纸轻轻的帮他擦干净了。此情此景让我体会到孩子之间清澈见底的纯情。幼儿能够对同伴友好宽容。虽然游戏时也会发生一些小争执,但是事后常常能听到:“我们是好朋友”“你是不小心的,我原谅你。”家长也普遍认为,爱心培养就像一条红线,把孩子的各种素质穿起来了,孩子们现在进步快,懂事、体贴人、善于交往。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上仅仅是自己在工作中对“培养幼儿的爱心”一些粗浅的做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爱”的人,让他们在“爱”与“被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