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矫正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作者】 牟邦淮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年来,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呈上升趋势,打架斗殴时有发生,临界犯罪攻击性行为增多,其性质越来越恶劣,对于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必须高度重视。
  一、攻击性行为强的学生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攻击性行为:经常欺负弱小和女同学,好“打抱不平”。某同学误以为一女同学对他作了侮辱性手势,不问青红皂白扇对方一个耳光;还有的同学因好友受委屈,为了给同学出头,把凶器带到学校,因而导致一场流血事件。
  2.破坏性行为:对课室公物乱涂乱画;怂恿本班同学破坏学校消防设施;鼓动同学破坏他人财产。
  3.课堂违纪行为:上课随意出进,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如果老师制止则破口大骂。就算他感兴趣的科目也最多十分钟的热度,然后就是骚扰同学、看课外书、睡觉等。
  而且具有类似行为的学生往往有以下附带问题:
  l.行为不羁:对待老师,他一方面极力亲近,想获得老师的好感和关心,另一方面却对严格要求他的老师怀有极大的怨恨,动辄恶语相向;对待同学,他一方面尽其所能哄骗欺诈,而在不受利诱的同学面前则语言粗鲁,拳脚相加,人际关系较差。
  2.窃、勒索、抢劫:有时趁课间操时间,搜同学书包,窃取他人钱物;与其他班级中品行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结帮勒索;与社会不良青年一起实施抢劫等,事后又会在老师面前主动讨好卖乖,以求学校宽恕。
  3.成绩差:因上课纪律散漫,无心读书,长期欠交作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功课几乎门门不合格。
  二、要解决此类学生的行为问题,就要先清楚其行为成因。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1、家庭。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对学生早期行为的塑造起了关键性作用。关于家庭因素与学生攻击性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已表明,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以及对子女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都可能造成学生以后的攻击性和欺侮行为。 
  2、学校。不少研究发现,攻击发生率因学校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这显然不是学生个体或家庭因素造成的,而与学校的校园文化有重要的联系。学校是否有反攻击性的条例、教师对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学校的准则等都会影响到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同伴群体。在影响学生欺侮和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中,同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存在社会感染机制、对攻击倾向控制力的减弱机制、责任分散机制、追随攻击者的学生对受伤害者感知发生变化的机制,所以当具有群体攻击倾向时,个体的攻击行为发生比率也就大大提高。 
  4、社会与心理因素。挫折、受排斥、与同伴关系差、社交技能缺乏等社会心理因素会导致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在社会心理因素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电视和媒体。通过电视和媒体,学生学会了一些攻击性行为方式,并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从而使暴力“合法化”并习以为常。研究表明,经常观看暴力行为电视节目的学生,易更多地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5、共感能力。人人都有情感,一般而言,有情感的人都有共感能力,即体验自己和别人情感的能力。一个共感能力强的人,常常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体会别人的情感,而一个共感能力差的人,只知道自己的情感,而不会体会别人的情感,这种类型的青少年最容易发生攻击行为和欺侮行为。
  三、攻击性行为的情感矫治策略
  1、改善家境、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这样的学生最好与父母一起谈谈,用同理心同情他的处境,亦劝导他鼓足勇气面对现实,尽快重树父亲威信,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承担起家庭在起成长中应尽到的责任。分别找他的父母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打骂的教育方式。母亲不能一味地放纵或偏袒孩子,要尽量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其次,要求父母要主动和学校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汇报孩子在家或在外的活动情况,以便增强教育合力。
  2、采取情感转化策略。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这样的学生,平时受到的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要用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们的困惑要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要热心化解,偶尔有点小进步,要主动邀他来办公室坐坐,和他聊聊天,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课堂活动时,尽力说服同学接纳他,并自始至终关注他的学习行为,专门设计让他发挥才能的问题或操作,来调动他的学习兴趣。其次,还要用自己的坦诚来换取其信任。我常常借闲聊之余,跟学生说自己小时候做了错事受到老师批评和现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受到领导批评等事,好几次他十分惊讶地说:“老师,你也有这么多的错啊?”我说:“是啊!一个人谁能保证无过?重要的是知错能改。”于是他也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他的恶作剧、出口成“脏”都是为了引起同学对他的关注,因为同学对他太不在意了,甚至忽略或藐视他的存在。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意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最可信赖的朋友”,他听后脸上浮现出难得一见的荣光,让我感觉到他的心里多么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3、统一教育策略。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可针对该生问题,专门组织科任老师会议。会上,一方面互相沟通该生的闪光点,讨论教育转变的契机;另一方面,动员科任老师发挥本学科教学特点,认真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尽力让他每节课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还要求班主任无论课上课下,都要多肯定他的优点和长处,对他的缺点和错误,则尽力避免当众指责和批评。
  4、签协约,设计进步足迹卡,对他的日常表现,首先让他明确学校最基本要求,然后让他自愿签定行为协约,每天自查自己的行为;其次是为他专门制定出量化评比表格,目标分类,循序渐进,这一措施对他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老师除了不断提醒和督促他履行不同时期各类目标要求,防
  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矫治学生的攻击性行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把满腔的热情倾注于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的身上,这样才能真正开启他们的心扉,师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实践已经证明,由于情感技能缺陷而引发的攻击性行为是可以矫治的。只要我们能够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掌握情感教育技巧,不断开拓情感教育这一领地,我们能够培养具有高智商、高情感技能的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