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现代教育技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 李 芸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中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章从观点的提出,观点成立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模式构建 实践探索
一、观点提出的背景。
教育部信息中心指出:21世纪的教学改革应定基于INTERNET的教学改革未来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均应是网络服务器的熟练用户,应能熟练应用Internet服务器管理教学,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运用,改变了教师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和模式,如何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二、观点成立的基础。
1、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适应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读、写、算、信息”将取代原来的“读、写、算”而成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
2、教师层次的素质基础。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教师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教育理念的变化,又有教师学习方式的变化;既有教学方式的变化,又有教师教育途径的多元化。教师层次的素质提高,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提供了实施保障。
(1)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理论指导行动”,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确立了现代教育思想,同样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借助录音、录象等现代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等形式与教育大家对话,解疑答惑,从而达到“换脑”的效果,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就会为自己的教育活动带来一缕清新的风。
(2)教育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业务学习、教材研究、备课等在Internet上都体现出了资源丰富、内容充实、取舍便利、知识共享、时空拓展的优越性。运用网上阅读、网上查资料、网上论坛、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为公开课、研究课、随堂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的专题讲座,在网上收集了大量学习元素后,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教师授之以渔的这桶水满了,在课堂上驾轻就熟、侃侃而谈的神态怎么能不吸引学生的眼球,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3)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更多的教师摆脱了盲从,不再是“鹦鹉学舌”,开始运用大量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实践分析,用取舍的眼光看待教育。不在迷信教科书、专家的一家之言,教师们的见解变的掷地有声。在课堂教学中理直气壮,个性得到张扬。一篇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行动研究,足以看到教师们成长的足迹。做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奠定基础。
(4)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图文结合、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教学变的丰富多彩,促进了学生主题地位的发挥。教师借助远程教育把课堂建立在超出时空的范围之内,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这种教育形式提供了保障。为专业化成长奠基,也才能在自己所喜爱的教育领域有所建树。
三、现代教育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达的今天,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领域。
1、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的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现代教育技术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认知水准来完成教学目的。在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真正体现认知主体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协作式学习的形成。现代知识的学习与获取,在很多场合下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得益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而不是个别个体参与的结果。女排取得“五连冠”的事实就是合作精神的重要体现。现代人材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一个人是否具有合作精神。现代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如课件的开发,音响效果的发挥等是需要多个人完成的。完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协作的过程。
四、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在数学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确立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教学模式:构建动场(预习检查、情景创设)——自主学习(知识再现)——交流探索(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 解答问题)——综合建模(形成知识体系)
1、构建动场(预习检查、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要检查的知识点,能做到“形神兼备”,增大练习容量。传统的“教师-学生”单向性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如恰当运用“教师-媒体-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就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运用课件展示,学生一目了然。
2、自主学习(知识再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出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
3、交流探索(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 解答问题):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此环节教师或学生自主提出学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质疑教师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予以解答,教师只是以点播为主,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掌握,体现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
4、综合建模(形成知识体系):利用知识树或图示总结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五、结束语
文章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层面作出了描述,认识有所浅薄,我们只要站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上解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教育教学的桂冠。
作者简介:李芸出生1975年4月 性别 女 中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模式构建 实践探索
一、观点提出的背景。
教育部信息中心指出:21世纪的教学改革应定基于INTERNET的教学改革未来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均应是网络服务器的熟练用户,应能熟练应用Internet服务器管理教学,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运用,改变了教师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和模式,如何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二、观点成立的基础。
1、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适应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读、写、算、信息”将取代原来的“读、写、算”而成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
2、教师层次的素质基础。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教师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教育理念的变化,又有教师学习方式的变化;既有教学方式的变化,又有教师教育途径的多元化。教师层次的素质提高,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提供了实施保障。
(1)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理论指导行动”,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确立了现代教育思想,同样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借助录音、录象等现代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等形式与教育大家对话,解疑答惑,从而达到“换脑”的效果,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就会为自己的教育活动带来一缕清新的风。
(2)教育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业务学习、教材研究、备课等在Internet上都体现出了资源丰富、内容充实、取舍便利、知识共享、时空拓展的优越性。运用网上阅读、网上查资料、网上论坛、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为公开课、研究课、随堂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的专题讲座,在网上收集了大量学习元素后,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教师授之以渔的这桶水满了,在课堂上驾轻就熟、侃侃而谈的神态怎么能不吸引学生的眼球,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3)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更多的教师摆脱了盲从,不再是“鹦鹉学舌”,开始运用大量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实践分析,用取舍的眼光看待教育。不在迷信教科书、专家的一家之言,教师们的见解变的掷地有声。在课堂教学中理直气壮,个性得到张扬。一篇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行动研究,足以看到教师们成长的足迹。做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奠定基础。
(4)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图文结合、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教学变的丰富多彩,促进了学生主题地位的发挥。教师借助远程教育把课堂建立在超出时空的范围之内,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这种教育形式提供了保障。为专业化成长奠基,也才能在自己所喜爱的教育领域有所建树。
三、现代教育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达的今天,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领域。
1、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的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现代教育技术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认知水准来完成教学目的。在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真正体现认知主体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协作式学习的形成。现代知识的学习与获取,在很多场合下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得益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而不是个别个体参与的结果。女排取得“五连冠”的事实就是合作精神的重要体现。现代人材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一个人是否具有合作精神。现代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如课件的开发,音响效果的发挥等是需要多个人完成的。完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协作的过程。
四、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在数学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确立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教学模式:构建动场(预习检查、情景创设)——自主学习(知识再现)——交流探索(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 解答问题)——综合建模(形成知识体系)
1、构建动场(预习检查、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要检查的知识点,能做到“形神兼备”,增大练习容量。传统的“教师-学生”单向性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如恰当运用“教师-媒体-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就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运用课件展示,学生一目了然。
2、自主学习(知识再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出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
3、交流探索(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 解答问题):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此环节教师或学生自主提出学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质疑教师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予以解答,教师只是以点播为主,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掌握,体现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
4、综合建模(形成知识体系):利用知识树或图示总结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五、结束语
文章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层面作出了描述,认识有所浅薄,我们只要站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上解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教育教学的桂冠。
作者简介:李芸出生1975年4月 性别 女 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