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爱心、习惯”的培养是孩子成长的根本
【作者】 葛秀珍 丁金堂
【机构】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办第二中学山东省寿光市寿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最近有幸听取了任小艾老师的报告会,听取报告后受到深刻的震撼,感觉自己的教学生涯确实需要总结和改进。 我们就主要针对任老师下午的报告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己既是家长又是老师也在做班主任的体会。
任老师先搞了个互动:做过班主任的请举手,做过十年班主任的请举手,做过十五年以上班主任的请举手。看到下面大批听众举手特别是有大批十五年以上的班主任举手,任老师说:我们老师这个职业,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工作。如果你做教师,你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话,真的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我对她的这句话觉得很有同感,班主任确实能够体验一个老师的爱心,也能体现一个老师的除传授知识外的另一种能力。针对“爱”我的体会是:“爱心、习惯”的培养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做为教师首先是家长,要培养好自己的孩子的爱心,也能升华自己的爱心。
我们的家庭是农村家庭,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我们的难题,我们当父母的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接触教育的机会就更少,最近有的学校提出“根基教育“这个课题,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进行探讨。
一、爱心的培养。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文明信仰。我们农村过去生活条件差,相对来说在孝敬老人这方面有些人做的不够好,甚至也出现过恶媳妇虐待公婆的事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人的精神风貌也越来越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各级政府和部门也经常组织“好媳妇、好婆婆”的评比活动。
一个人的爱心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我家兄弟姐妹多人,现在祖母健在已经八十五岁高龄,这是我们家的福分也是我们家人孝心的体现。我们做为孩子的榜样全家人尊老敬老,兄弟和睦相处,彼此无私合作帮助。我们的孩子现在在自己家和其他伯伯家感到都是一个家,家人之间存在的是爱心,存在的是关心。不仅家人之间存在的是爱心,我们在与邻居、朋友交往也是处处真心,时时体现关怀和爱心;农村会有很多小动物,我们也是教育孩子要对他们有爱心。
除了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外,我们也通过小儿图书阅读等各种途径传递给孩子必须有爱心,有孝心。我订阅和购买了很多幼儿画报和图书,孩子妈妈喜欢跟孩子一起读,我也经常跟孩子一起阅读,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对爱心事件我们也是专门给孩子提出来让他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是可意去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自己亲人之间有爱心,跟其他人之间也有爱心。跟其他小朋友交往我们教育孩子不能自私,要帮助其他小朋友,坚决不能跟小朋友打架,有了问题和矛盾要学会自己和平处理……。
爱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拥有了爱就能拥有社会,以后人生的方向就不会走偏,就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做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爱心就是爱学生,无微不至。只要具有了对自己亲人的爱,再把这种爱发扬光大就像甘雨一样惠及到每一位学生。今天中午我就看到一篇电视报道一位老教师当年在学生困难时无私资助学生三十斤粮票,二十年后学生赠百平房子回馈老师恩情,老师住了几年度过困难后又把房子还给了学生。你的点滴的爱心换来的是学生的涌泉相报,对学生的爱体现在细微处,不只是物质的馈赠是爱心,关键的呵护他们的身心更是爱心。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很多,每一个学生虽然对学校来说是几千分之一,对一个班级来说是五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他们在家庭中享受到的是家庭的全部爱,来到学校老师和班主任对他们的爱有时虽然会被他们忽略,但细雨润物细无声,虽然你对他爱可能他体验不出来但你如果不爱他们他们却会很敏感的体验出来。做为我们班主任现在工作很难干,成绩很难体现,但现阶段孩子心理敏感脆弱,动不动就跳楼喝药……。归根到底周围对他的爱还没感化他。
二、习惯的培养。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从人来到世上的第一天起,父母就自然承担起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肩负着对孩子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人生观、是非观、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准则、处事方式和原则等,一旦被孩子耳濡日染,承袭下来就会根深蒂固。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根基教育。
我们注重了习惯的培养。从作息习惯开始,从小我们就培养孩子自己独立休息,按时作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长要以身作则。如生活习惯方面,要定时作息、讲文明礼貌。如家长要指点孩子把垃圾放进垃圾桶,不乱扔垃圾,自己要言行一致。见到熟人家长要先打招呼,再教孩子根据性别、年龄招呼亲戚朋友,并及时给予表扬。多作情感表扬少作物质性奖励,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
在学习、读书习惯方面,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养成。如共读一本书,可以教孩子看,可以讲成故事给孩子听,还可以让孩子“教”你看,讲成故事给你听。年龄不是问题,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可以培养看书习惯,关键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书。孩子小一些可选些多图少字的,年纪大一些可选故事书等,可让孩子选,但家长要给予引导。有时可以和孩子分别看书,但要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看书可以令你更喜欢他(她),看什么书,看多少本书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看一本好书,可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快乐。
做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也是责无旁贷。我们现在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很多习惯虽然已经养成但并不是不可改变,我们班主任自己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要求学生早起您自己能按时早起甚至能比学生起的更早吗?很多学生有抽烟的坏毛病,学校三令五申禁止你做为班主任吸烟吗?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规范你自己板书美观吗?这样的问题太多太多,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先从班主任自身做起。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学生的各方面在变化,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跟上变化,工作要大胆革新,但根基不变,爱心永远。
任老师先搞了个互动:做过班主任的请举手,做过十年班主任的请举手,做过十五年以上班主任的请举手。看到下面大批听众举手特别是有大批十五年以上的班主任举手,任老师说:我们老师这个职业,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工作。如果你做教师,你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话,真的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我对她的这句话觉得很有同感,班主任确实能够体验一个老师的爱心,也能体现一个老师的除传授知识外的另一种能力。针对“爱”我的体会是:“爱心、习惯”的培养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做为教师首先是家长,要培养好自己的孩子的爱心,也能升华自己的爱心。
我们的家庭是农村家庭,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我们的难题,我们当父母的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接触教育的机会就更少,最近有的学校提出“根基教育“这个课题,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进行探讨。
一、爱心的培养。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文明信仰。我们农村过去生活条件差,相对来说在孝敬老人这方面有些人做的不够好,甚至也出现过恶媳妇虐待公婆的事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人的精神风貌也越来越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各级政府和部门也经常组织“好媳妇、好婆婆”的评比活动。
一个人的爱心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我家兄弟姐妹多人,现在祖母健在已经八十五岁高龄,这是我们家的福分也是我们家人孝心的体现。我们做为孩子的榜样全家人尊老敬老,兄弟和睦相处,彼此无私合作帮助。我们的孩子现在在自己家和其他伯伯家感到都是一个家,家人之间存在的是爱心,存在的是关心。不仅家人之间存在的是爱心,我们在与邻居、朋友交往也是处处真心,时时体现关怀和爱心;农村会有很多小动物,我们也是教育孩子要对他们有爱心。
除了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外,我们也通过小儿图书阅读等各种途径传递给孩子必须有爱心,有孝心。我订阅和购买了很多幼儿画报和图书,孩子妈妈喜欢跟孩子一起读,我也经常跟孩子一起阅读,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对爱心事件我们也是专门给孩子提出来让他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是可意去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自己亲人之间有爱心,跟其他人之间也有爱心。跟其他小朋友交往我们教育孩子不能自私,要帮助其他小朋友,坚决不能跟小朋友打架,有了问题和矛盾要学会自己和平处理……。
爱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拥有了爱就能拥有社会,以后人生的方向就不会走偏,就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做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爱心就是爱学生,无微不至。只要具有了对自己亲人的爱,再把这种爱发扬光大就像甘雨一样惠及到每一位学生。今天中午我就看到一篇电视报道一位老教师当年在学生困难时无私资助学生三十斤粮票,二十年后学生赠百平房子回馈老师恩情,老师住了几年度过困难后又把房子还给了学生。你的点滴的爱心换来的是学生的涌泉相报,对学生的爱体现在细微处,不只是物质的馈赠是爱心,关键的呵护他们的身心更是爱心。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很多,每一个学生虽然对学校来说是几千分之一,对一个班级来说是五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他们在家庭中享受到的是家庭的全部爱,来到学校老师和班主任对他们的爱有时虽然会被他们忽略,但细雨润物细无声,虽然你对他爱可能他体验不出来但你如果不爱他们他们却会很敏感的体验出来。做为我们班主任现在工作很难干,成绩很难体现,但现阶段孩子心理敏感脆弱,动不动就跳楼喝药……。归根到底周围对他的爱还没感化他。
二、习惯的培养。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从人来到世上的第一天起,父母就自然承担起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肩负着对孩子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人生观、是非观、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准则、处事方式和原则等,一旦被孩子耳濡日染,承袭下来就会根深蒂固。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根基教育。
我们注重了习惯的培养。从作息习惯开始,从小我们就培养孩子自己独立休息,按时作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长要以身作则。如生活习惯方面,要定时作息、讲文明礼貌。如家长要指点孩子把垃圾放进垃圾桶,不乱扔垃圾,自己要言行一致。见到熟人家长要先打招呼,再教孩子根据性别、年龄招呼亲戚朋友,并及时给予表扬。多作情感表扬少作物质性奖励,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
在学习、读书习惯方面,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养成。如共读一本书,可以教孩子看,可以讲成故事给孩子听,还可以让孩子“教”你看,讲成故事给你听。年龄不是问题,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可以培养看书习惯,关键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书。孩子小一些可选些多图少字的,年纪大一些可选故事书等,可让孩子选,但家长要给予引导。有时可以和孩子分别看书,但要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看书可以令你更喜欢他(她),看什么书,看多少本书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看一本好书,可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快乐。
做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也是责无旁贷。我们现在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很多习惯虽然已经养成但并不是不可改变,我们班主任自己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要求学生早起您自己能按时早起甚至能比学生起的更早吗?很多学生有抽烟的坏毛病,学校三令五申禁止你做为班主任吸烟吗?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规范你自己板书美观吗?这样的问题太多太多,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先从班主任自身做起。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学生的各方面在变化,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跟上变化,工作要大胆革新,但根基不变,爱心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