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 张亭竹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蒲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学习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学习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 生物学教学 情感教育    
  对于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老师应该多运用情感教学,并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情感教学,加以调动其他方面的因素,以此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发展、释放,其主要方面包括了备课、上课、实验还有课外等,以这四个方面为中心来实施情感教学。要想让情感教学发挥其功效,初中生物老师的观念应该有所转变,将学生摆到一个正确的位置,将理性教学与情感教学相互融合、统一,除此之外还要去摸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情感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让情感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明确,对培养出高级情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参照布卢姆的情感目标分类理论,同时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对初中生物教材的研究,我认为对初中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由于当前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使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我国近几年的地震、沙尘暴、泥石流、旱涝灾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然界对人类不明智举动的惩罚。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环保观念的培养,提醒学生从身边做起,节约水、电、纸张等能源,培养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做有知识的文明人。如专门设计了《生物与生物圈》一章内容,而初中各科中最适宜进行生态环保教育的应是生物学科,因为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通过生物学中生态学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明确,生物依赖环境而生活,受到环境因子和人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从而使学生明确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树立辩证的科学自然观。结合我国自然环境及生物资源惨遭破坏的一面,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危机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结合如森林毁坏、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粮食危机、城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部分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等事实;再结合“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通过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相信生命是物质的,统一的,逐步进化而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尝试对恐龙灭绝,珍稀生物的逐渐消失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进化观念的理解和应用。针对社会上某些神仙和鬼怪的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反对迷信和邪教宣传的立场,构建科学的世界观。在学习饮食与营养时,学生提到家长买补品给孩子补充营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辩证看待补品的作用;学会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思考和选择,逐步养成辩证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尊重生命,和谐共处的意识 
  自然进化后留下来的生物都有其适应环境的优势。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艰难而伟大的奇迹。在孕育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差错都可能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在生命起源和动植物的生殖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相关影片展示生命的起源及历程,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不易,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针对当前人们盲目追求山珍野味的不良风气,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自己的立场,拒绝野味。通过学生举例讨论:鱼翅汤的代价,青蛙的悲鸣,象牙的恶意采集等,加强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树立与其他生物友好相处,共建和谐家园的观念。
  五、培养关注身心健康的意识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针对青春期的变化,教师作适度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自然变化,消除神秘感和羞怯心理,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来迎接自身的成长转变过程。对于毒品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事例进行交流,让学生深刻认识其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严重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反毒品观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猎奇心理,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安宁打好基础。
  传统的教学只是注重学生知识方面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情感认识、心里问题有所忽略,而目前高智商低情商的案例屡见不鲜,这说明我们当代的教育侧重点应该有所转移,不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对于学生心里情感和审美感的培养也很重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美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使他们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