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加强口腔专业研究生临床实 习阶段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作者】 吴 勇 姚 兰 黎 明 李 军 付 帅 李宝繁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建立正确的医患沟通意识,对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临床实习阶段口腔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关键词:医患沟通 临床实习 技能培养 研究生
临床实习是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而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有效的医患沟通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更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建立正确的医患沟通意识,对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将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全面融入口腔专业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在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加强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新形式下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加强了“医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当前医患矛盾相对突出,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统计资料表明,约70%的医患矛盾、医疗纠纷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而是由于医患双方沟通不畅、缺乏互相理解,或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从业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具有良好医德风范和职业操守,切实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临床实习是医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医学生成为临床医生必须经历的个阶段。临床实习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医学生完成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同时也必须培养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医疗模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患关系要求口腔医生具备较强的与患者沟通能力。在口腔医学研究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是口腔医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医疗队伍整体素质也具重要意义。在沟通过程中沟通技巧非常重要,它包含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多方面信息互动,全方位地影响患者就医心理。理解患者心理,掌握沟通技巧,建立法律意识,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人才。
口腔医疗有其特殊的复杂性,治疗操作多、时间长,医生的操作器械复杂且多锐利,引起患者痛苦并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许多治疗需要多次复诊,并且要求患者配合完成,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以医生为主的医患合作模式更适合目前的医疗现状,它要求医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较多的决定权。治疗过程中,医生要知晓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情况,向患者告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特点,确定可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由医生主导患者参与的治疗模式,有利于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治疗的配合,使患者利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
二、口腔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发现,初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训练,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医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在与患者沟通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患者对实习生的不信任
临床上确实有些患者缺乏对实习生最基本的信任。由于实习同学都很年轻,某些患者对实习生有一种不信任感,认为实习生医术不高、经验不足,甚至认为实习同学拿他做“试验品”,常常表现出不配合。
2.实习生在患者面前紧张拘束、谨言慎行
实习生由于所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水平有限,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及技巧欠佳,在与患者沟通时容易产生畏缩情绪,往往概念模棱两可,谨小慎微,内容不清,或者表现为拘谨、语言生硬或少言寡语,有些学生甚至对不合作的患者产生畏惧感,干脆采取尽量不与病人说话的消极做法。部分实习生对自己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医患沟通是带教老师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从来不尝试主动与患者交流。
3.不注重自身形象
在患者面前衣帽整洁,言谈诚恳,举止端庄才能给患者留下谨慎和负责的印象,使患者有信任和安全感。个别实习生头发留的很长,工作帽歪戴,白大褂欠整洁,甚至吃着东西进诊室,或在工作场所大声谈笑,从而使病人加深不信任感。
4.不注意用心聆听
在沟通过程中不注意患者的感受,在问诊时不耐心和专注倾听患者的主诉,或打断甚至驳斥患者的诉说,医患沟通将难以顺畅进行。不善于聆听,并积极回应,将无助于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5.称呼患者不得体
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接下来的沟通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实习生往往不大注意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得体的称呼,如在接诊时呼名唤姓,或用就诊号取代称谓等。
6.在沟通过程中过多运用专业术语或使用伤害性、刺激性语言
沟通时未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使用专业术语过多,未做到语言表达简单明确、通俗易懂。或因刺激性、模糊性的语言等语言不当引起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
三、加强口腔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临床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和措施,以加强实习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开设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相关讲座和课程。(1)邀请学校内外社会及人文学科相关专家进行有关人文主义的学习讲座,加强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如我们邀请到昆明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给学生讲授《医学与人文素质》、《医生情商培养》。(2)邀请我院资深医疗专家为学生举办《医患沟通艺术》、《如何做一名优秀医生》等讲座。(3)法律顾问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如《医事法律概要》《从法律角度看待病历书写》、《医疗纠纷处理案例分析》、《医疗投诉与医患沟通》、《医患权利与义务》、《预防医疗纠纷相关问题解读》等。通过以上培训,加强了学生医疗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的掌握,明确了医生、病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在医疗活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在临床实习阶段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包括如何采集病史、体检时的医患沟通;如何向患者介绍病情的医患沟通;有创检查和手术前签字的医患沟通;并发症和病情变化时的医患沟通。(1)加强日常诊疗时的医患沟通。学会自我介绍,学会倾听病人的述说,关注病人疾病状况的所有信息。帮助病人理解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2)病人角色模拟。由带习老师扮演病人和医生,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实性,学会关心、尊重和同情病人,树立尊重生命的思想。(3)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医患沟通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患者进行通俗、易懂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培训,并解答病人所关心问题,通过与病人及家属近距离接触,真实了解病人的恐惧、担心和期望,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更加有利于医患双方的理解。
3.医患沟通能力实践。(1)重视实习医生的外表形象,提高患者对实习医生的信任感。外表整体形象虽然是非专业技能因素,但也影响着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与否。在临床实习中,引导实习医生应很快适应医生角色,在患者面前衣帽整洁,言谈诚恳,举止大方,工作台井然有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尽快与患者建立沟通与交流。(2)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良好的倾听有助于排除防卫心态,同时也是医生判断病人的要求的重要方法。(3)在不同的阶段应把握不同的方式和技巧。在口腔医师与病人的沟通中,都是围绕口腔疾病和症状这个主题开始的。在接诊初期,医患双方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某些表现信息方面,如双方的衣着,表情、年龄、仪表、言语谈吐、态度等。这一阶段在询问病史的方式上,应该采用开放式提问。即不能用是或否这样的封闭式的答案来回答问题。让病人回答时有一定的范围,促使病人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问题,从而建立起一种鼓励交往的气氛和有效的持续沟通的环境条件,取得有关口腔疾病和病人需求的信息,获得患者的配合。在沟通中期,口腔实习医师应采取启发式言语进行启发、诱导。应采取讨论的方式,既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沟通中,患者常常使用较多的非医学术语词汇和地方性词语,表达也不定确切,这就需要口腔实习医师适当地加以分析整理,转换成一定的口腔医学术语,便于记录、诊断。在沟通末期,口腔医师应该说一些安慰体贴的话,不可突然中断谈话或无缘无故离开病人,以免使病人产生疑虑。口腔实习医师在围绕疾病进一步询问或做解释性分析或交代有关治疗注意事项时,应避免过多的使用口腔医学术语,尽量使病人能够听懂。(4)在讨论口腔疾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时,可以借助某种视觉工具以帮助病人理解,如利用照片、模型和X光片,介绍口腔病例的治疗方案和步骤,各种可选择性口腔治疗方法和修复材料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增加病人对口腔治疗和修复的接受程度。利用口腔研究模型或修复模型,和病人共同研究、沟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主要让病人形象化直接了解其牙齿的条件局限,修复体牙齿的形态和位置,口腔治疗和修复的预期效果。(5)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口腔许多治疗需要多次复诊,如某些口腔内科治疗会持续数周到数月,正畸治疗一般会持续一到两年,并且要求患者配合完成。这就要求口腔实习医师应和病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间的坦诚信任感,有利于口腔治疗的顺利进行。
4.我们有选择性地组织临床实习阶段研究生参加医务部门医疗纠纷的沟通协调会,让学生了解医疗投诉的解决过程。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临床科室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会,通过典型的案例,与老师共同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
5.将参加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作为出科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撰写心得、总结,并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沟通能力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等项目。问卷分析结果表明:95.6%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能力有明显提高,94.8%的学生认为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有很大帮助,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所有学生均认为有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的必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有利于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对该临床教学模式的满意率为96.4%。
参考文献:
[1]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5
[2] 林晓萍、张春辉、周晓佳等.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对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实践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0,8(6):58-60
[3] 夏庆、李玉梅、王媛媛等.医学生见习和实习期间对沟通教学需求的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2):735
[4] 彭丽.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现状与反思[J].重庆医学,2011,40(25):2594-2595
[5] 李玲、宋九林、杨诗源等.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满意度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4): 421~424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基金项目(2014G01)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吴勇,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最后学历/学位: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职称/职务: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
关键词:医患沟通 临床实习 技能培养 研究生
临床实习是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而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有效的医患沟通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更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建立正确的医患沟通意识,对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将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全面融入口腔专业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在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加强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新形式下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加强了“医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当前医患矛盾相对突出,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统计资料表明,约70%的医患矛盾、医疗纠纷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而是由于医患双方沟通不畅、缺乏互相理解,或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从业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具有良好医德风范和职业操守,切实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临床实习是医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医学生成为临床医生必须经历的个阶段。临床实习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医学生完成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同时也必须培养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医疗模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患关系要求口腔医生具备较强的与患者沟通能力。在口腔医学研究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是口腔医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医疗队伍整体素质也具重要意义。在沟通过程中沟通技巧非常重要,它包含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多方面信息互动,全方位地影响患者就医心理。理解患者心理,掌握沟通技巧,建立法律意识,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人才。
口腔医疗有其特殊的复杂性,治疗操作多、时间长,医生的操作器械复杂且多锐利,引起患者痛苦并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许多治疗需要多次复诊,并且要求患者配合完成,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以医生为主的医患合作模式更适合目前的医疗现状,它要求医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较多的决定权。治疗过程中,医生要知晓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情况,向患者告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特点,确定可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由医生主导患者参与的治疗模式,有利于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治疗的配合,使患者利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
二、口腔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发现,初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训练,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医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在与患者沟通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患者对实习生的不信任
临床上确实有些患者缺乏对实习生最基本的信任。由于实习同学都很年轻,某些患者对实习生有一种不信任感,认为实习生医术不高、经验不足,甚至认为实习同学拿他做“试验品”,常常表现出不配合。
2.实习生在患者面前紧张拘束、谨言慎行
实习生由于所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水平有限,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及技巧欠佳,在与患者沟通时容易产生畏缩情绪,往往概念模棱两可,谨小慎微,内容不清,或者表现为拘谨、语言生硬或少言寡语,有些学生甚至对不合作的患者产生畏惧感,干脆采取尽量不与病人说话的消极做法。部分实习生对自己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医患沟通是带教老师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从来不尝试主动与患者交流。
3.不注重自身形象
在患者面前衣帽整洁,言谈诚恳,举止端庄才能给患者留下谨慎和负责的印象,使患者有信任和安全感。个别实习生头发留的很长,工作帽歪戴,白大褂欠整洁,甚至吃着东西进诊室,或在工作场所大声谈笑,从而使病人加深不信任感。
4.不注意用心聆听
在沟通过程中不注意患者的感受,在问诊时不耐心和专注倾听患者的主诉,或打断甚至驳斥患者的诉说,医患沟通将难以顺畅进行。不善于聆听,并积极回应,将无助于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5.称呼患者不得体
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接下来的沟通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实习生往往不大注意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得体的称呼,如在接诊时呼名唤姓,或用就诊号取代称谓等。
6.在沟通过程中过多运用专业术语或使用伤害性、刺激性语言
沟通时未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使用专业术语过多,未做到语言表达简单明确、通俗易懂。或因刺激性、模糊性的语言等语言不当引起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
三、加强口腔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临床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和措施,以加强实习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开设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相关讲座和课程。(1)邀请学校内外社会及人文学科相关专家进行有关人文主义的学习讲座,加强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如我们邀请到昆明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给学生讲授《医学与人文素质》、《医生情商培养》。(2)邀请我院资深医疗专家为学生举办《医患沟通艺术》、《如何做一名优秀医生》等讲座。(3)法律顾问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如《医事法律概要》《从法律角度看待病历书写》、《医疗纠纷处理案例分析》、《医疗投诉与医患沟通》、《医患权利与义务》、《预防医疗纠纷相关问题解读》等。通过以上培训,加强了学生医疗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的掌握,明确了医生、病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在医疗活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在临床实习阶段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包括如何采集病史、体检时的医患沟通;如何向患者介绍病情的医患沟通;有创检查和手术前签字的医患沟通;并发症和病情变化时的医患沟通。(1)加强日常诊疗时的医患沟通。学会自我介绍,学会倾听病人的述说,关注病人疾病状况的所有信息。帮助病人理解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2)病人角色模拟。由带习老师扮演病人和医生,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实性,学会关心、尊重和同情病人,树立尊重生命的思想。(3)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医患沟通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患者进行通俗、易懂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培训,并解答病人所关心问题,通过与病人及家属近距离接触,真实了解病人的恐惧、担心和期望,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更加有利于医患双方的理解。
3.医患沟通能力实践。(1)重视实习医生的外表形象,提高患者对实习医生的信任感。外表整体形象虽然是非专业技能因素,但也影响着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与否。在临床实习中,引导实习医生应很快适应医生角色,在患者面前衣帽整洁,言谈诚恳,举止大方,工作台井然有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尽快与患者建立沟通与交流。(2)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良好的倾听有助于排除防卫心态,同时也是医生判断病人的要求的重要方法。(3)在不同的阶段应把握不同的方式和技巧。在口腔医师与病人的沟通中,都是围绕口腔疾病和症状这个主题开始的。在接诊初期,医患双方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某些表现信息方面,如双方的衣着,表情、年龄、仪表、言语谈吐、态度等。这一阶段在询问病史的方式上,应该采用开放式提问。即不能用是或否这样的封闭式的答案来回答问题。让病人回答时有一定的范围,促使病人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问题,从而建立起一种鼓励交往的气氛和有效的持续沟通的环境条件,取得有关口腔疾病和病人需求的信息,获得患者的配合。在沟通中期,口腔实习医师应采取启发式言语进行启发、诱导。应采取讨论的方式,既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沟通中,患者常常使用较多的非医学术语词汇和地方性词语,表达也不定确切,这就需要口腔实习医师适当地加以分析整理,转换成一定的口腔医学术语,便于记录、诊断。在沟通末期,口腔医师应该说一些安慰体贴的话,不可突然中断谈话或无缘无故离开病人,以免使病人产生疑虑。口腔实习医师在围绕疾病进一步询问或做解释性分析或交代有关治疗注意事项时,应避免过多的使用口腔医学术语,尽量使病人能够听懂。(4)在讨论口腔疾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时,可以借助某种视觉工具以帮助病人理解,如利用照片、模型和X光片,介绍口腔病例的治疗方案和步骤,各种可选择性口腔治疗方法和修复材料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增加病人对口腔治疗和修复的接受程度。利用口腔研究模型或修复模型,和病人共同研究、沟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主要让病人形象化直接了解其牙齿的条件局限,修复体牙齿的形态和位置,口腔治疗和修复的预期效果。(5)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口腔许多治疗需要多次复诊,如某些口腔内科治疗会持续数周到数月,正畸治疗一般会持续一到两年,并且要求患者配合完成。这就要求口腔实习医师应和病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间的坦诚信任感,有利于口腔治疗的顺利进行。
4.我们有选择性地组织临床实习阶段研究生参加医务部门医疗纠纷的沟通协调会,让学生了解医疗投诉的解决过程。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临床科室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会,通过典型的案例,与老师共同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
5.将参加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作为出科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撰写心得、总结,并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沟通能力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等项目。问卷分析结果表明:95.6%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能力有明显提高,94.8%的学生认为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有很大帮助,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所有学生均认为有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的必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有利于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对该临床教学模式的满意率为96.4%。
参考文献:
[1]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5
[2] 林晓萍、张春辉、周晓佳等.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对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实践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0,8(6):58-60
[3] 夏庆、李玉梅、王媛媛等.医学生见习和实习期间对沟通教学需求的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2):735
[4] 彭丽.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现状与反思[J].重庆医学,2011,40(25):2594-2595
[5] 李玲、宋九林、杨诗源等.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满意度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4): 421~424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基金项目(2014G01)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吴勇,工作单位: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最后学历/学位: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职称/职务: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