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农村职校之出路
【作者】 龚 微 邱成桂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 融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职校的出路,需要学校与政府共同努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合理统筹职教资源,改善管理办法,提升职校地位,使之能广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农村职校 职教资源 出路 老师 学生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下简称农村职校)即县级职校承担着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就业和“三农”问题解决的的战略任务。但农村职校多年来招生不景气,老师多过学生的现象常有发生,农村职校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是什么原因使农村职校举步维艰,其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农村职校的出路,需要学校与政府共同努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合理统筹职教资源,改善管理办法,提升职校地位,使之能广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影响农村职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影响农村职校发展的原因很多。目前影响农村职校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环境差。由于我国农村职校起步晚,地处农村,加上地方财力不足,农村职校办学条件普遍差,软件跟不上形势,硬件建设又受到地方财力的限制,与城市职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使得农村职校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
(2)师资不足。农村职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普通中学,部份专业教师是通过短期培训出来的,“双师型”教师少,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师更少。由于农村职校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晋升途经都难,优秀教师流失,造成了农村职校师资特别是优秀师资不足。
(3)专业设置不合理。学校为吸引学生就读,往往要办很多专业,有时侯一个班只有五、六个学生。造成师资、管理、财力分散,且来年可能某个专业没有了,设备等待报废,部分老师成为保洁员。
(4)学生素质差。因受人口数和普高扩招的影响,报读职校的学生逐年减少。为招到学生,学校已实施无门槛招生,把那些初一辍学、在校严重违纪、完全不学习的学生都招进来了。他们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厌学、不守纪律。来到职校后只是茫然的混日子,到毕业时很多学生没有学到过硬的本领,也没有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这直接导致近年农村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5)社会地位低。尽管各级政府都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使农村职校在校园环境,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因农村职校招生没有门槛、在校学生少、师资力量弱、毕业生素质不高,缺少奖励。人们看不到农村职校的优势,看不见农村职校取得的成果,看到的只有那些被普高舍弃的、使初中老师头疼的学生走进了农村职校。农村职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低人一等,毫无地位可言。
如何解决农村职校存在的问题,找到农村职校的出路呢?下面是我们多年的思考:
二、农村职校之出路
农村职校的出路,就在于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些,我们认为:
(1)设立校园环境国家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享受,还追求精神享受,没有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没有优质的教学设备,是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如果农村职校只是由地方政府出钱建设,则永远无法跟城市职业学校相比,硬件配套设施也无法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变化需求。由国家制定统一标准,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建设校园、配置教学设备,就可以减少或消除因校园环境不同造成的不利影响。
(2)合理进行学校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顶梁柱。没有好的教师,谈学校的发展也是空想,但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变化迅速,一个新开专业就像一件新商品,或许只有一、二年寿命,如我们学校的服装04年开办到10年没有了,美工、旅游08年开办到10年也没有了,老师调来了,设备买回来了,几年过去,有的老师成了保洁员,设备准备报废。如何既能满足学校新开专业需要的老师、设备等资源,又可避免这种人才、设备的浪费呢?我们建议:①专业设置由市里统一计划安排,每个县只安排建设一、二个专业,相邻县的专业不能重复。这既方便学生就读,又可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②实行教师由市级统一管理调配。当某个学校需要某种专业老师或某个学校某个专业招不上学生时,由市里把相关教师调配到需要的学校教学,这样既能消除因教师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③强化教师进修,努力使教师一专多能,较广泛的适应多学科需要。另外,还需要有鼓励职校老师终生从事职业教育的合理机制,使老师安心职教事业。
(3)严格学生实习、毕业关,保证学生毕业质量。因为我们招不到学生,所以我们没有招生门槛。因为我们怕学生流失,所以给学生都毕业!其结果是我们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威信,失去了吸引力!家长不信任我们,社会不信任我们,我们的招生一滑再滑,我们的学生一少再少。不要再延续这种现象,怎么办?严格学生实习、毕业关。
职校学生不思学习,不思进取。其原因之一是底子薄,二是没有把好实习、毕业关。底子薄,我们可以加强教学,鼓励学生勤学来充实。把好实习、毕业关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做好。现在的学生实习,很多学校是不论他们学什么专业,都放到电子、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厂家实习,与学习专业毫不相干,学与不学没什么两样。这样的实习对他们的专业确实没有什么好处。九十年代,我们的学生实习都是放到相关单位进行相关实习,缴纳实习费用请单位师傅做实习指导老师,结束时有指导老师意见,有相关单位鉴定实习意见作为毕业的依据。这样的实习,学生不敢大意,不敢不学。通过一、两个月的实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毕业后常能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今天的实习变成了打工,看似合算,实则终生受损。因此,严格学生实习关,是关乎学校声誉,关乎学生前途,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必须做好。如何做?就是要把学生安排到对口单位、对口岗位上去做事,要有师傅带,哪怕出一点钱,也要这么做,一定要保证学生毕业时有过硬的本领。严格毕业关,就是要按政策规定进行学籍管理,使学生达到基本的毕业要求,不允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如今学校怕学生流失,学生旷课一、二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回来,有些不参加考试或考试只得几分也照样毕业。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散漫、不思进取的坏风气,严重影响了毕业学生的质量,导致了学校声誉大幅下滑。因此,一定要按政策严格毕业关。
(4)建立适当的职教评价体系,提高农村职校地位。农村职校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职业教育、对农村职校缺少适当的评价体系,使得农村职校的成果没有得到宣传,没有起到良好效果。农村职校不会像城市职校、高校那样因有科研成果获得科技部门的奖牌,也没有像普通中学参加中考、高考,学生取得好成绩,教育主管局、人民政府召开大会,给予精神+物质奖励,人们奔走相告,家喻户晓的荣耀。职校,有学生参加高考录取了,说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不允许参加高考的现象发生;学生毕业、就业、获得等级证书是份内的事,从来没有得到过上级或相关部门的奖励。尽管职校老师费尽心机、穷其所能,把那些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培养成技术能手,毕业时有的进国企,有的成了企业技术骨干,有的成了企业精英,可从来没有人因此奖励职校的劳动者。如果上级能像中考、高考那样有奖励的评判标准,如毕业生中有取得初级、中级、高级专业资格证时;有毕业生进国企、集体企业、私人企业时;有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创业时能给予奖励,那么,学生有成功感,老师有成功感,学校有荣誉感,人们也会感觉孩子在农村职校读书光荣。人们自然就能够从表彰中了解到职校的优势,了解到职校老师能够把基础最差的学生培育成才,职校的声誉也就自然提升上去了。学生就会报读职校,家长、社会就会支持职业教育,政府再给予正确引导,农村职校就可能走出低谷,走向兴旺。
农村职校要走出低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职校的老师、领导同心同德,不断努力,认真工作,把好学生实习关、毕业关。更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合理统筹职教资源,改善管理办法,制定可行的职教评价体系,提升职校地位。通过职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农村职校一定会广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会充分了解职业教育,投入到职业教育中来。这样,农村职校就能很快走出困境,走向兴旺,为实施职业教育的富民工程,为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杜雪芹;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徐永杰;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08期
李忠山;杨文静;孙永图;浅谈中职院校“招生难”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2012年12期
作者简介:龚 微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老师
邱成桂 融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课老师。
关键词:农村职校 职教资源 出路 老师 学生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下简称农村职校)即县级职校承担着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就业和“三农”问题解决的的战略任务。但农村职校多年来招生不景气,老师多过学生的现象常有发生,农村职校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是什么原因使农村职校举步维艰,其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农村职校的出路,需要学校与政府共同努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合理统筹职教资源,改善管理办法,提升职校地位,使之能广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影响农村职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影响农村职校发展的原因很多。目前影响农村职校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环境差。由于我国农村职校起步晚,地处农村,加上地方财力不足,农村职校办学条件普遍差,软件跟不上形势,硬件建设又受到地方财力的限制,与城市职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使得农村职校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
(2)师资不足。农村职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普通中学,部份专业教师是通过短期培训出来的,“双师型”教师少,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师更少。由于农村职校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晋升途经都难,优秀教师流失,造成了农村职校师资特别是优秀师资不足。
(3)专业设置不合理。学校为吸引学生就读,往往要办很多专业,有时侯一个班只有五、六个学生。造成师资、管理、财力分散,且来年可能某个专业没有了,设备等待报废,部分老师成为保洁员。
(4)学生素质差。因受人口数和普高扩招的影响,报读职校的学生逐年减少。为招到学生,学校已实施无门槛招生,把那些初一辍学、在校严重违纪、完全不学习的学生都招进来了。他们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厌学、不守纪律。来到职校后只是茫然的混日子,到毕业时很多学生没有学到过硬的本领,也没有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这直接导致近年农村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5)社会地位低。尽管各级政府都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使农村职校在校园环境,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因农村职校招生没有门槛、在校学生少、师资力量弱、毕业生素质不高,缺少奖励。人们看不到农村职校的优势,看不见农村职校取得的成果,看到的只有那些被普高舍弃的、使初中老师头疼的学生走进了农村职校。农村职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低人一等,毫无地位可言。
如何解决农村职校存在的问题,找到农村职校的出路呢?下面是我们多年的思考:
二、农村职校之出路
农村职校的出路,就在于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些,我们认为:
(1)设立校园环境国家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享受,还追求精神享受,没有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没有优质的教学设备,是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如果农村职校只是由地方政府出钱建设,则永远无法跟城市职业学校相比,硬件配套设施也无法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变化需求。由国家制定统一标准,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建设校园、配置教学设备,就可以减少或消除因校园环境不同造成的不利影响。
(2)合理进行学校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顶梁柱。没有好的教师,谈学校的发展也是空想,但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变化迅速,一个新开专业就像一件新商品,或许只有一、二年寿命,如我们学校的服装04年开办到10年没有了,美工、旅游08年开办到10年也没有了,老师调来了,设备买回来了,几年过去,有的老师成了保洁员,设备准备报废。如何既能满足学校新开专业需要的老师、设备等资源,又可避免这种人才、设备的浪费呢?我们建议:①专业设置由市里统一计划安排,每个县只安排建设一、二个专业,相邻县的专业不能重复。这既方便学生就读,又可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②实行教师由市级统一管理调配。当某个学校需要某种专业老师或某个学校某个专业招不上学生时,由市里把相关教师调配到需要的学校教学,这样既能消除因教师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③强化教师进修,努力使教师一专多能,较广泛的适应多学科需要。另外,还需要有鼓励职校老师终生从事职业教育的合理机制,使老师安心职教事业。
(3)严格学生实习、毕业关,保证学生毕业质量。因为我们招不到学生,所以我们没有招生门槛。因为我们怕学生流失,所以给学生都毕业!其结果是我们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威信,失去了吸引力!家长不信任我们,社会不信任我们,我们的招生一滑再滑,我们的学生一少再少。不要再延续这种现象,怎么办?严格学生实习、毕业关。
职校学生不思学习,不思进取。其原因之一是底子薄,二是没有把好实习、毕业关。底子薄,我们可以加强教学,鼓励学生勤学来充实。把好实习、毕业关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做好。现在的学生实习,很多学校是不论他们学什么专业,都放到电子、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厂家实习,与学习专业毫不相干,学与不学没什么两样。这样的实习对他们的专业确实没有什么好处。九十年代,我们的学生实习都是放到相关单位进行相关实习,缴纳实习费用请单位师傅做实习指导老师,结束时有指导老师意见,有相关单位鉴定实习意见作为毕业的依据。这样的实习,学生不敢大意,不敢不学。通过一、两个月的实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毕业后常能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今天的实习变成了打工,看似合算,实则终生受损。因此,严格学生实习关,是关乎学校声誉,关乎学生前途,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必须做好。如何做?就是要把学生安排到对口单位、对口岗位上去做事,要有师傅带,哪怕出一点钱,也要这么做,一定要保证学生毕业时有过硬的本领。严格毕业关,就是要按政策规定进行学籍管理,使学生达到基本的毕业要求,不允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如今学校怕学生流失,学生旷课一、二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回来,有些不参加考试或考试只得几分也照样毕业。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散漫、不思进取的坏风气,严重影响了毕业学生的质量,导致了学校声誉大幅下滑。因此,一定要按政策严格毕业关。
(4)建立适当的职教评价体系,提高农村职校地位。农村职校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职业教育、对农村职校缺少适当的评价体系,使得农村职校的成果没有得到宣传,没有起到良好效果。农村职校不会像城市职校、高校那样因有科研成果获得科技部门的奖牌,也没有像普通中学参加中考、高考,学生取得好成绩,教育主管局、人民政府召开大会,给予精神+物质奖励,人们奔走相告,家喻户晓的荣耀。职校,有学生参加高考录取了,说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不允许参加高考的现象发生;学生毕业、就业、获得等级证书是份内的事,从来没有得到过上级或相关部门的奖励。尽管职校老师费尽心机、穷其所能,把那些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培养成技术能手,毕业时有的进国企,有的成了企业技术骨干,有的成了企业精英,可从来没有人因此奖励职校的劳动者。如果上级能像中考、高考那样有奖励的评判标准,如毕业生中有取得初级、中级、高级专业资格证时;有毕业生进国企、集体企业、私人企业时;有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创业时能给予奖励,那么,学生有成功感,老师有成功感,学校有荣誉感,人们也会感觉孩子在农村职校读书光荣。人们自然就能够从表彰中了解到职校的优势,了解到职校老师能够把基础最差的学生培育成才,职校的声誉也就自然提升上去了。学生就会报读职校,家长、社会就会支持职业教育,政府再给予正确引导,农村职校就可能走出低谷,走向兴旺。
农村职校要走出低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职校的老师、领导同心同德,不断努力,认真工作,把好学生实习关、毕业关。更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合理统筹职教资源,改善管理办法,制定可行的职教评价体系,提升职校地位。通过职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农村职校一定会广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会充分了解职业教育,投入到职业教育中来。这样,农村职校就能很快走出困境,走向兴旺,为实施职业教育的富民工程,为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杜雪芹;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徐永杰;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08期
李忠山;杨文静;孙永图;浅谈中职院校“招生难”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2012年12期
作者简介:龚 微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老师
邱成桂 融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