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浸入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王晓袁
【机构】 辽宁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运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通过教学准备、课堂实施、考核方式、教学反馈等几个方面,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浸入式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1]指的是一门课程采用两种语言进行讲授的教学方法[2]。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的和国际接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高等学校推行双语教学,不仅打破了纯粹的外语教学模式和专业课授课模式,而且将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结合起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提出:扩大教育开放,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国际接轨和现代化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和英语教学,因此选择适当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程序设计类课程因其自身特点使得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实施起来更加有效。其语言表述、语法结构和算法逻辑与英语思维较接近,而且程序的开发环境也是以英文版本居多,即便是汉化的中文版界面,程序在设计调试过程中的错误提示和信息也都是英文表达。在学习这些语言时,不需要进行汉语的翻译,只需对其英文本意进行直译,这是该类课程和其他非语言类课程的最大区别,也是其适合进行双语教学的最主要原因和最大优势。另外,很多学生在调试程序过程中遇到错误就不知如何调试,很大原因是因为看不懂英文的错误提示。如能较好地理解提示信息,将会大大提高程序的调试效率,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兴趣。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相关术语和英文表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在程序设计和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和错误时,根据提示就可以很容易知道解决方法了。因此,双语教学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2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2.1 完善的教学准备工作
由于双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选取适当的授课方法。
1)选取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由于英文并非是学生的母语,所以在知识的阐述方面一定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每个章节要有典型范例程序做支撑,范例程序应当尽量简单易懂,便于学生学习。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课程在课件的制作上,采用单纯的英文,对于初学者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的障碍,特别是一些专业名词。所以初次出现的专业名词和重要的知识点采用中文注释的方式体现在课件上。
3)授课方法。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及双语教学的需要,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3]。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而言,纯英文授课显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中文和英文的使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进行具体的规划,关键知识点部分的讲授可以采用中文的方式再次进行强调。
双语教学一定要秉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外语水平。忽略了学生对于外语的接受能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科学的选择适当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2.2 双语教学方法、手段研究
遵循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基本思路,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合理安排中英文授课比例。作为专业双语教学的入门课程,在课程开始活跃课堂气氛、上次课内容回顾、本次课小结、一些图文并茂的应用性内容的讲解、课堂提问等环节,均采用全英语方式。但对一些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的内容,则应视学生的掌握情况减少英语讲解的比例。作业、习题、实验、试题和开发环境也全部采用英文。理论知识借助于现代视听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密切结合现有双语教学方法和学生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手段的优化。实践知识运用案例教学,程序设计项目教学,以提高程序设计能力为重点,精讲多练,同时引导学生应用英语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2.3 双语教学的考核方式
1)终结性考试。在学期末教师可以采用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考试题目采用英文。本课程虽然采用的是双语教学,但是教学的重点仍然是C语言的知识,培养的仍然是学生运用C语言的编程能力,而不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而不是英语阅读能力。因此,考虑到学生英文水平不同,对于题干的描述应在表达清楚题意的基础上尽量简洁明了,不使用非必要的专业名词,造成学生由于题干不理解而无法正常答题。
2)课程设计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综合性课程设计项目,组织学生课下自主完成,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题目的设置可以尽量联系实际生活,有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在项目完成进程中,要求学生按照问题描述、需求分析、模块划分、算法设计、编码、调试等环节,分阶段、有步骤地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同时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用户手册等相关文档。项目的实施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和难度独立或分组完成,如果采用分组完成的方式,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3 教学成果统计分析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3级本科为统计对象。
1)期末编程成绩得分在60%以上的成绩分布
将期末考试中编程成绩为18分以上(即得分率在60%以上)的学生单独筛选出来,进行各题型的得分率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上图可知,编程得分率高的同学,其单选题和填空题的得分率也有明显提升,平均成绩相较于班级成绩,也提高了10分之多。这说明,编程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较好的理解和学习C语言。
2)期末编程成绩得分在80%以上的成绩分布
将期末考试中编程成绩为24分以上(即得分率在80%以上)的学生单独筛选出来,进行各题型的得分率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上图可知,编程得分率高于80%的同学,其单选题和填空题的得分率也有明显提升,平均成绩相较于班级平均成绩,也提高了18分之多。这说明,较好的编程能力直接决定了C语言成绩的高低。
4 结语
2009年,本校电子工程系首次面向全体2009级新生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课程。实施双语教学5年来,学生使用专业英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直接受益学生人数达到330人/年,近年来,进入北京兆讯恒达、英特尔、大连硅展等外企工作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全英文的工作环境,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郑定阳. 实施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 1994(1):85-87.
[2] 王香敏. 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双语教学[J].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27( 2): 146- 148.
[3] 谈多娇.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 2010(10):91-94.
作者简介:王晓袁、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硕士、讲师、详细联系地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A6-412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浸入式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1]指的是一门课程采用两种语言进行讲授的教学方法[2]。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的和国际接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高等学校推行双语教学,不仅打破了纯粹的外语教学模式和专业课授课模式,而且将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结合起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提出:扩大教育开放,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国际接轨和现代化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和英语教学,因此选择适当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程序设计类课程因其自身特点使得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实施起来更加有效。其语言表述、语法结构和算法逻辑与英语思维较接近,而且程序的开发环境也是以英文版本居多,即便是汉化的中文版界面,程序在设计调试过程中的错误提示和信息也都是英文表达。在学习这些语言时,不需要进行汉语的翻译,只需对其英文本意进行直译,这是该类课程和其他非语言类课程的最大区别,也是其适合进行双语教学的最主要原因和最大优势。另外,很多学生在调试程序过程中遇到错误就不知如何调试,很大原因是因为看不懂英文的错误提示。如能较好地理解提示信息,将会大大提高程序的调试效率,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兴趣。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相关术语和英文表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在程序设计和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和错误时,根据提示就可以很容易知道解决方法了。因此,双语教学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2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2.1 完善的教学准备工作
由于双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选取适当的授课方法。
1)选取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由于英文并非是学生的母语,所以在知识的阐述方面一定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每个章节要有典型范例程序做支撑,范例程序应当尽量简单易懂,便于学生学习。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课程在课件的制作上,采用单纯的英文,对于初学者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的障碍,特别是一些专业名词。所以初次出现的专业名词和重要的知识点采用中文注释的方式体现在课件上。
3)授课方法。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及双语教学的需要,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3]。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而言,纯英文授课显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中文和英文的使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进行具体的规划,关键知识点部分的讲授可以采用中文的方式再次进行强调。
双语教学一定要秉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外语水平。忽略了学生对于外语的接受能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科学的选择适当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2.2 双语教学方法、手段研究
遵循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基本思路,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合理安排中英文授课比例。作为专业双语教学的入门课程,在课程开始活跃课堂气氛、上次课内容回顾、本次课小结、一些图文并茂的应用性内容的讲解、课堂提问等环节,均采用全英语方式。但对一些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的内容,则应视学生的掌握情况减少英语讲解的比例。作业、习题、实验、试题和开发环境也全部采用英文。理论知识借助于现代视听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密切结合现有双语教学方法和学生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手段的优化。实践知识运用案例教学,程序设计项目教学,以提高程序设计能力为重点,精讲多练,同时引导学生应用英语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2.3 双语教学的考核方式
1)终结性考试。在学期末教师可以采用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考试题目采用英文。本课程虽然采用的是双语教学,但是教学的重点仍然是C语言的知识,培养的仍然是学生运用C语言的编程能力,而不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而不是英语阅读能力。因此,考虑到学生英文水平不同,对于题干的描述应在表达清楚题意的基础上尽量简洁明了,不使用非必要的专业名词,造成学生由于题干不理解而无法正常答题。
2)课程设计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综合性课程设计项目,组织学生课下自主完成,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题目的设置可以尽量联系实际生活,有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在项目完成进程中,要求学生按照问题描述、需求分析、模块划分、算法设计、编码、调试等环节,分阶段、有步骤地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同时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用户手册等相关文档。项目的实施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和难度独立或分组完成,如果采用分组完成的方式,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3 教学成果统计分析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3级本科为统计对象。
1)期末编程成绩得分在60%以上的成绩分布
将期末考试中编程成绩为18分以上(即得分率在60%以上)的学生单独筛选出来,进行各题型的得分率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上图可知,编程得分率高的同学,其单选题和填空题的得分率也有明显提升,平均成绩相较于班级成绩,也提高了10分之多。这说明,编程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较好的理解和学习C语言。
2)期末编程成绩得分在80%以上的成绩分布
将期末考试中编程成绩为24分以上(即得分率在80%以上)的学生单独筛选出来,进行各题型的得分率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上图可知,编程得分率高于80%的同学,其单选题和填空题的得分率也有明显提升,平均成绩相较于班级平均成绩,也提高了18分之多。这说明,较好的编程能力直接决定了C语言成绩的高低。
4 结语
2009年,本校电子工程系首次面向全体2009级新生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课程。实施双语教学5年来,学生使用专业英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直接受益学生人数达到330人/年,近年来,进入北京兆讯恒达、英特尔、大连硅展等外企工作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全英文的工作环境,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郑定阳. 实施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 1994(1):85-87.
[2] 王香敏. 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双语教学[J].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27( 2): 146- 148.
[3] 谈多娇.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 2010(10):91-94.
作者简介:王晓袁、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硕士、讲师、详细联系地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A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