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有力保障
【作者】 潘光虎 张志杰 汤华荣 彭训兵 宋 琴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翁羊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些年,随着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农民的大量外出打工,在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办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有力保障。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也随之出现了种种不容乐观的现象,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大力投入,让农村寄宿制小学越办越好,让农村寄宿制小学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学园、乐园、家园。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 关爱 留守儿童
近几年,随着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农民的大量外出打工,在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办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同时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也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有力保障。但由于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不少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容乐观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学校用闲置教室、库房、地下室充当学生宿舍,床铺拥挤不堪,三人二铺、二人一床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宿舍住宿多达60人,不少宿舍无防火、通风设备,门窗无安全防护设施,宿舍区无保卫室、医疗室、卫生间、洗漱室、理发室、沐浴房、洗衣房等。厨房简陋,无排气、排水、进水、消毒、冷藏、储存等设施,学生就餐无固定场所,或在宿舍,或在教室,或在院子里。学生娱乐活动没有场所,图书、文体器材短缺。
二、卫生状况差
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学生长期不洗手、不洗脸、不洗澡、不刷牙,学校无保育员。宿舍垃圾遍地,异味扑鼻,学生生活和学习用具乱丢乱放,伙房灰尘、污垢淤积,废水随地乱倒,夏天苍蝇成群,学生餐具不分离清洗、消毒和存放,炊管人员不按规定体检,上岗不穿工作服。
三、学习时间长
由于学生住校,在校时间充裕,一些学校担心孩子们课余时间东跑西窜出问题,从安全角度考虑,除了白天安排学生上课外,还安排学生上早晚自习,学生学习时间长,睡眠、玩耍时间短,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四、趣味活动少
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缺乏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教师,不排除许多学校又不重视学生的兴趣活动,学生课外活动无人组织,多为自由活动,文化生活极不丰富,孩子们整天只知道上课做作业,枯燥乏味。如此下去,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留守儿童,本身他们就已经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
五、家校联系困难
农村交通不便,不少农民家庭又没有通信工具,学校有事想及时与家长沟通比较困难,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也很难得到及时了解。
六、接送学生不便
由于家校距离较远,如贵州山区,路途崎岖、曲折,一些学生回家和返校只好搭乘无安全保障的农用车或摩托车,安全隐患很大。有的家长因农活忙,又无任何交通工具,双休日不愿接送孩子,学校又无力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去、接回来,个别学生只好留校生活,给学校安全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给学校领导和教师增加了一定负担。
七、农村寄宿制小学有不少教师认为,办起了寄宿制小学,上面又不多给编制,也不配备专门的寄宿生、留守儿童管理人员,也不多给一分报酬,教师的工作从过去的单纯教学管理模式变成了既管吃又管住的多头模式,且还肩负着不可预测的问题带来的思想压力。
针对上述现象,许多基层管理者和教师困惑了,办寄宿制小学是对还是错?该不该办?要办,怎样才能办好?
其实,建设寄宿制小学的方针是绝对不会错的,这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也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整体布局与规划。因此,这农村寄宿制小学还非办不可。那怎样才能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好?且要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许多寄宿制小学的教师认为:
1、呼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或增添教师编制,以减轻寄宿制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负担。
2、亟待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硬件投入,配备必须的文体活动器材,让学生在放学以及双休日期间内,玩得有趣,玩得快乐,也让在外打工的学生父母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农村寄宿制小学。笔者认为,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电话、网络接到教室或寝室,在教师或专门的管理人员的组织下,让学生每周至少能跟家长通一次电话,以便于家长和学生的交流,这种设施有的学校已经配备,当然,这项投入也许很大,但对于寄宿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却是大有好处的。
3、领导部门应加强对寄宿制学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给予更多的关怀,“给孩子一个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一所小学都是孩子公平受教育的“起跑线”,如果一所学校的设备设施跟不上,或教学质量太差,那家长是不会把孩子放在这条起跑线上的,因此,有关领导要多组织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学习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意义,多关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社会的尊重,让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深刻认识只有全心全意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好,才能把学生留住,才能更好地展现我们教师的风彩。
4、打造平台,展现才华。学校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落实第二课堂,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打造广阔舞台。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可设立业余农校、学科兴趣小组、田径队、篮球队、苗歌队、舞蹈队等,由老师进行辅导,让所有住校学生参与活动,当然包括留守儿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打造出多样的精彩的舞台,更让农村学生赋有自信地成长。
5、是抓好主题,精心组织。如针对新入学学生不习惯新学校可以开展“寝室是我家”等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团结意识和自理能力。针对留守儿童多这一情况,可以开展“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关爱活动,结合农村贫困学生多,可以开展自愿互助活动,让孩子带着爱心和感恩良好成长。
最后,愿广大的工作在艰苦环境中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同仁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学校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不能丢了阵地。我们要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让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放心,对我们农村寄宿制小学放心。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 关爱 留守儿童
近几年,随着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农民的大量外出打工,在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办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同时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也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有力保障。但由于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不少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容乐观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学校用闲置教室、库房、地下室充当学生宿舍,床铺拥挤不堪,三人二铺、二人一床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宿舍住宿多达60人,不少宿舍无防火、通风设备,门窗无安全防护设施,宿舍区无保卫室、医疗室、卫生间、洗漱室、理发室、沐浴房、洗衣房等。厨房简陋,无排气、排水、进水、消毒、冷藏、储存等设施,学生就餐无固定场所,或在宿舍,或在教室,或在院子里。学生娱乐活动没有场所,图书、文体器材短缺。
二、卫生状况差
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学生长期不洗手、不洗脸、不洗澡、不刷牙,学校无保育员。宿舍垃圾遍地,异味扑鼻,学生生活和学习用具乱丢乱放,伙房灰尘、污垢淤积,废水随地乱倒,夏天苍蝇成群,学生餐具不分离清洗、消毒和存放,炊管人员不按规定体检,上岗不穿工作服。
三、学习时间长
由于学生住校,在校时间充裕,一些学校担心孩子们课余时间东跑西窜出问题,从安全角度考虑,除了白天安排学生上课外,还安排学生上早晚自习,学生学习时间长,睡眠、玩耍时间短,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四、趣味活动少
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缺乏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教师,不排除许多学校又不重视学生的兴趣活动,学生课外活动无人组织,多为自由活动,文化生活极不丰富,孩子们整天只知道上课做作业,枯燥乏味。如此下去,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留守儿童,本身他们就已经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
五、家校联系困难
农村交通不便,不少农民家庭又没有通信工具,学校有事想及时与家长沟通比较困难,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也很难得到及时了解。
六、接送学生不便
由于家校距离较远,如贵州山区,路途崎岖、曲折,一些学生回家和返校只好搭乘无安全保障的农用车或摩托车,安全隐患很大。有的家长因农活忙,又无任何交通工具,双休日不愿接送孩子,学校又无力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去、接回来,个别学生只好留校生活,给学校安全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给学校领导和教师增加了一定负担。
七、农村寄宿制小学有不少教师认为,办起了寄宿制小学,上面又不多给编制,也不配备专门的寄宿生、留守儿童管理人员,也不多给一分报酬,教师的工作从过去的单纯教学管理模式变成了既管吃又管住的多头模式,且还肩负着不可预测的问题带来的思想压力。
针对上述现象,许多基层管理者和教师困惑了,办寄宿制小学是对还是错?该不该办?要办,怎样才能办好?
其实,建设寄宿制小学的方针是绝对不会错的,这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也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整体布局与规划。因此,这农村寄宿制小学还非办不可。那怎样才能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好?且要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许多寄宿制小学的教师认为:
1、呼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或增添教师编制,以减轻寄宿制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负担。
2、亟待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硬件投入,配备必须的文体活动器材,让学生在放学以及双休日期间内,玩得有趣,玩得快乐,也让在外打工的学生父母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农村寄宿制小学。笔者认为,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电话、网络接到教室或寝室,在教师或专门的管理人员的组织下,让学生每周至少能跟家长通一次电话,以便于家长和学生的交流,这种设施有的学校已经配备,当然,这项投入也许很大,但对于寄宿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却是大有好处的。
3、领导部门应加强对寄宿制学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给予更多的关怀,“给孩子一个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一所小学都是孩子公平受教育的“起跑线”,如果一所学校的设备设施跟不上,或教学质量太差,那家长是不会把孩子放在这条起跑线上的,因此,有关领导要多组织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学习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意义,多关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社会的尊重,让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深刻认识只有全心全意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好,才能把学生留住,才能更好地展现我们教师的风彩。
4、打造平台,展现才华。学校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落实第二课堂,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打造广阔舞台。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可设立业余农校、学科兴趣小组、田径队、篮球队、苗歌队、舞蹈队等,由老师进行辅导,让所有住校学生参与活动,当然包括留守儿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打造出多样的精彩的舞台,更让农村学生赋有自信地成长。
5、是抓好主题,精心组织。如针对新入学学生不习惯新学校可以开展“寝室是我家”等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团结意识和自理能力。针对留守儿童多这一情况,可以开展“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关爱活动,结合农村贫困学生多,可以开展自愿互助活动,让孩子带着爱心和感恩良好成长。
最后,愿广大的工作在艰苦环境中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同仁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学校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不能丢了阵地。我们要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让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放心,对我们农村寄宿制小学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