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张慕华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港上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活动中的最佳效果。本文从教学活动方法方面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生物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中建立符合学生心理、智力特点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近几年的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证明,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
  1.1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给出学生学习的目标,依托课程标准并考虑到学生实际,鼓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根据班级学习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类整理并将问题分解到各个小组。各个小组再对本小组所分配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能会产生分歧。因此,各成员必须协作探究,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根本所在。
  1.2适时引导和调控,知识的梳理和归纳。这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学生在对学习目标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问题时,由于个体的差异,提出的问题难易度不一,角度也有所不同,甚至会出现一些脱离教学实际要求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通过教师的引导祛除干扰因素,再达成共识,给出问题,从而有利于时间的合理分配。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将问题分解到各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小组可能会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应看作是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而不应看成是能力的差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取舍,通过向教学目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梳理知识点,并归纳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1.3着重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拓展。此乃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目的所在。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乃教学的最终目的。
  以新课标为原则,注重班级学生实际能力以及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侧重基础知识点兼顾相关知识点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学生信息反馈,教师再调整教学思路和修订学生需探究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控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达到对知识点的重视、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最终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在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自然的欲望。
  2.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为了驾驭课堂,必须对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学生学习小组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完全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深的教学功底。对问题的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感知能力。问题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太难学生会放弃探究。教师在引导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时间的调控不容易把握,这需要利用自修课完成前期预习。
  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学方法也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也不过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方面,还需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更新。
  参考文献:
  1.杜东平、唐新明:《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出版社,2002.8
  2.王悦:《创新教学指导书系〈生物教学方法与艺术〉》,红旗出版社
  3.黄保强:《创新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学科学出版社,2000
  5.贾会英:《优化创新因素,培养创新能力》,《中华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慕华 山东省郯城县港上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