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历史教学的一个误区及应对措施

【作者】 徐 艳

【机构】 山东郯城县马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虽然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包括检测学生的试卷在内,仍跳不出“学习历史、记忆历史”的框架。怎么才能走出历史教学的这种误区呢?作者认为应该双管齐下,从“教”与“考”两方面同时改起,齐头并进。
  关键词:教学;战争;改革;措施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部分历史老师也如是说):“只要认字就会教历史”。而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心中就如五味杂陈,似乎自己就是一个胸无点墨的“老师”。在他们认为上历史课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圈圈画画,学生记记背背就可以了。
  的确,多少年来历史课就是这样教与学过来的。近年来虽然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包括检测学生的试卷在内,仍跳不出“学习历史、记忆历史”的框架。难道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吗?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倒觉得这正是我们历史学习的一个误区所在。
  请看日本是怎样学习历史的:台湾的余世雄说他在台湾读到一道题: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我们大陆也类似这么考的)?后来他在日本也看到一道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仗,他们叫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仗日中战争,我们叫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于是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因为台湾回到中国,台湾海峡就成了中国的内海,日本的油轮将绕道而行,这样就增加了日本的运油成本,于是日本就不会绕道,战争就会爆发。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2020年,这场战争就会爆发。所以日本现在已做了对华抗战的准备。
  多么可怕的分析与教育啊!当我们还在怀着深仇大恨、咬牙切齿地背着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和影响的时候,当我们还在背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百年来的耻辱的时候,当我们还在高喊着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的时候,人家已经在思考分析并准备着日中的第三次战争了。它不但给我们中国敲响了警钟,而且还给我们历史教学敲响了警钟。于是,余世雄说:“这种题目在他们那里是这么考的,所以这叫思考。全世界都在研究他们中学的教育,小学的教育,都在启发他们思考,而我们却孤独的教条化。”
  那么,怎么才能走出历史教学的这种误区呢?我认为应该双管齐下,从“教”与“考”两方面同时改起,齐头并进。
  一、历史教学要多链接现实社会,借鉴历史去思考现实,设想未来。
  我们的历史教学也正处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之中,不难发现老师的教法由呆板变灵活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了。然而,仔细品味一节课的主题仍定位在“记住历史”的档次上,仍然是变着法的让学生理解、记忆这些历史,而不是让学生记住了这段历史后去怎样思考,以史为鉴,高瞻远瞩地思考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明天?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也就是说,我们只是进行了知识的量的积累,而没有实现知识的质的飞跃,没有让历史升华。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改革的历史:外国的有沙俄的废除农奴制改革、现代的苏联一系列改革等,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我们中国的改革就更多了,成功的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不成功的有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我们平日上课时只是学习它们的措施,背一背它们的影响而已,没有借助这些改革进一步引申思考。因为这些古今中外的改革,无论其成功与否,都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借鉴意义。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思考我们今天的改革将何去何从?它们哪些东西是我们应该吸取的?哪些是在今后的改革中应该避免的?通过我们身边改革带来的变化分析其成败等等。也许他们只是十多岁的孩子,提供不出令人十分满意的答案来,但是我们是让他们明白,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学会思考,学会运用;让他们懂得“前世之事,后世之师也”,以史为鉴的道理;让他们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己从小都应为国分忧解难。这才是我们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呀!
  二、考试题目也要改。老师的教学是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的,你怎么考,老师就会怎么教。
  考试出的题目死板,老师就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出的题目灵活了,老师也就会挖空心思的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因此,考试要多出一些锻炼学生理解、思考、分析能力的题目,多一些活题,答案不能唯一,因为对一个问题的思考,站的角度不一样,分析问题的答案就不可能一样,所以,只要他回答的有道理,不是反动的,我们都应该给予加分,鼓励他多思善辩,让他们激扬文字,指点“历史”,张扬个性。若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将来会培养出多少政治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