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爱心 耐心 信心——用关爱转化后进生

【作者】 谷利娟

【机构】 山东嘉祥县卧龙山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后进生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转化后生是每个学校的重要课题。几乎每个班主任都倾力探究,都想找到一条转化后进生的成功道路。但这切是一条最为艰巨、最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决定拿起一把爱的钥匙去开启后进生心中的一把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后进生常常屡教不改。那么,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取了爱心、而心、信心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一、用“爱”去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
  老师的爱应该洒向班里的每个学生,而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致,对后生不闻不问。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对老师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恶言相向。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老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的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后进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后进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比如我班的王小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生活上缺乏母爱,使她变得孤僻、厌学,使她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学习上给予关心,并举行了《我们都想帮助你》的主题班会,大家的满腔热情感染了她,她含着眼泪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从此,小琴同学重新振作起来。到了期末,她的成绩明显提高了。由此可见,“关心”不仅体现了老师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后进生前进的勇气。
  二、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后时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也同样希望受到师生的尊重和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借此增强他们的自尊心,确立他们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后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人而使他们更加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以前班里有个学生学习很差而且爱欺负同学。有一次,我发现已经散架的黑板擦被修好了。经了解,是这个学生主动修理的,我就诚恳地表扬了他,鼓励他多做好事,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后来,这个学生,再也没有欺负同学了,成绩也提高了。可见,从学生闪光点出发去转化后进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用“耐心”去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对后进生仅有爱心是不够。它还需要细致入微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才能取得成效。因为后进生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过程中,往往经受不住外界不良的影响而出现反复。班主任对后进生在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要以最大的耐心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同时依靠班集休的力量及家长配合进行转化工作。对后进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赞赏,不可因教师过高期望学生没有达到而训斥、否定他们。对其转化要有时间上的宽容。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状况,还应重视其成长的过程和变化。如一位后进生数学常考四十多分,这次得了六十分;而令一位学生常考八十分,这次得了九十多分,显然那位后进生进步更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中不应只表扬高分的学生,更应看到后进生在努力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 
  因此,班主任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我在工作中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写评语的时间不必局限于期末,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手册”,可以灵活掌握。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后进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四、善于用赏识性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好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作为班主任来说,我们不应该总是喜欢指出班里存在的种种不是,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班里出现的好现象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因为一味地批评、埋怨、势必给学生造成颓丧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教育效果甚微。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对班级里出现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这样一来,班上的同学自然会觉得: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只要集体有了凝集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在这样的集体里,后进生们自然也会受到熏陶教育,对他们的转化工作自然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后进生,赏识后进生。因为后进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易和教师形成对立。教师要多去了解后进生、多去关心后进生、多去找后进生谈心、多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要做到少批评、少发火,不体罚。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后进生们的逆反心理。可见,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后进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