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作者】 李 华
【机构】 山东嘉祥县卧龙山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前几天我看了这么一个视频“如果孩子们被通知提前一天开学,他们会怎样呢?”作为一个爆料记录下一个个孩子本能的反应。有的本来神采飞扬变为目瞪口呆再为愁苦脸,有的大喊“苍天啊!悲哀呀!”,还有的张皇失措“我作业还没写完呢。”孩子们这些反应引来了大人们的笑声。而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心里反而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呢?无非就是环境和心情,无非就是学校和家庭。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90%的家长会指责孩子学习不刻苦,不好好学。为了孩子能有个好成绩家长费尽了心血同,不是给孩子报了学习班就是扎进了无边的题海中,还不允许孩子叫累叫苦。不在教育方式和形式上虔诚思考,不去用心理解和体会孩子的苦衷,只为看重分数的高低,只求天天向上的结果,这样的家长最后多半为拔苗助长,其结果是适得其反。面对这样的困惑,我认为科学的解决方法是家长只有循序渐进地正确引导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耐心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的学习自觉刻苦,才能使孩子潜力慢慢喷发。我儿子上一年级时写字的速度特别慢,每天面对8-10个生字每个字,需要每个字,每次写2行,将近200个字。基本上写完作业的时候也到了睡觉的时间,甚至更晚。他每到放学就很焦虑,因为回到家他要面对是那200个字和我的唠叨。为了早点完成作业他写很了草,还经常出错。这就是孩子在抵触情绪支配下敷衍我的一种方式 看着儿子疲惫的样子,我很心疼。一定要找到一个让儿子既能高效又能快乐的做作业的办法。于是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就和儿子做猜字游戏,“你在我后背上写写你今天学了哪些新字,让我猜猜?”儿子很感兴趣,在我后背上一笔一画的写。有时我会故意猜做。“妈妈你错了,我再写一遍。”儿子天真地帮我纠正错误,一点也没有懒惰的样子。也有时他记不起,记不起的字我就要求他回到家把字写上三个,写对的只认认真真的写一个就可以了。 这样下来老师布置的大约200个字的作业,现在就变成了不到20个字,一下子轻松多了。这样儿子还不满足,为了回到家写的更少,他就在课堂上仔细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 并在作业本上认真书写。这样我没让作业为难孩子,没有让孩子觉得写作业是在受苦,保护了她的学习兴趣,让他从作业中解放出来,这样还有了阅读的时间。我和他一起畅游在童话世界里。因为我知道阅读能给他来知识和智力上的进步,使他的学习能力更强,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效。孩子的阅读在二年级时已初见成效,老师说他知识面广,课堂上会说一些别人想不到的词和句子,而对一篇新课文能很流利的读下了来。 因此,我们教育孩子学习,不应该让孩子有思想包袱,而应该让孩子轻松愉快。只有思想轻松了,孩子在自己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才会轻松和快乐。
学生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所以学习是件苦差使还是一件美差,老师成了关键的人物。学生一般都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能使学生从要“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今年我的班里的孩子都是农村的。第一天走进教室,当看到60多个穿着朴素、表情天真的孩子们,让我联想到田野里刚出土不久的小苗,他们需要我这个园丁,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把全部的爱给他们,因为我要面对的是需要关心、引导的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在他们有精彩的回答时,我会送上掌声;在孩子胆怯不敢向前时,给予真心的抚慰与鼓励;在孩子调皮捣蛋时,既给予真诚的批评,又送上和风细雨的叮咛,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渐渐地孩子们也打心里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喜欢上了语文课。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转化“问题生”。每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站老师头疼的“丑小鸭”,我们班也不例外。?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前面几个声音又响亮又准确,到了一个小女孩那里停住了,他底着头,两只手撕着衣角,我看她读不出来就让同桌教了她两遍,我再让她读时,声音却是很小,我基本上听不到,这时同学们笑开了,“田慧娜可笨了”“她经常考十多分”“她什么都不会”。再看看那个田慧娜,听到这些声音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我想她大概已习惯和接受接这种评价,这让我很心疼。我说“同学们你们说的都是她以前,大家今天有没有发现吗,她学习用品摆的很整齐(因为第一节课桌子都没有太多东西),就说明她现在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她可能没得到过这样的表扬,竟然端端正正的坐了一整节课。必竟基础差,第一单元考试只得了34分。但我没把分数写在试卷上。而是把做对题给她打上大大的对号,把她叫到办公室并对她说“孩子,你看这道题你做对了,这道也对了,这都你平时认真听课的结果。”其他老师都很配合我说“田慧娜有进步了,真棒!”她看着试卷上红红的对号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之后她上课竟然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呢,渐渐的性格也活泼了些。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也感到无比欣慰。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师爱是阳光,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只要培养学生拥有了成就感,这就增添了他学习的信心,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他自己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和努力,从而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孩子有一个好成绩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目标,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这件事里渗进让他不快乐的因素。学校、家庭支撑着一个教育的平面,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上虔诚思考,用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90%的家长会指责孩子学习不刻苦,不好好学。为了孩子能有个好成绩家长费尽了心血同,不是给孩子报了学习班就是扎进了无边的题海中,还不允许孩子叫累叫苦。不在教育方式和形式上虔诚思考,不去用心理解和体会孩子的苦衷,只为看重分数的高低,只求天天向上的结果,这样的家长最后多半为拔苗助长,其结果是适得其反。面对这样的困惑,我认为科学的解决方法是家长只有循序渐进地正确引导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耐心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的学习自觉刻苦,才能使孩子潜力慢慢喷发。我儿子上一年级时写字的速度特别慢,每天面对8-10个生字每个字,需要每个字,每次写2行,将近200个字。基本上写完作业的时候也到了睡觉的时间,甚至更晚。他每到放学就很焦虑,因为回到家他要面对是那200个字和我的唠叨。为了早点完成作业他写很了草,还经常出错。这就是孩子在抵触情绪支配下敷衍我的一种方式 看着儿子疲惫的样子,我很心疼。一定要找到一个让儿子既能高效又能快乐的做作业的办法。于是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就和儿子做猜字游戏,“你在我后背上写写你今天学了哪些新字,让我猜猜?”儿子很感兴趣,在我后背上一笔一画的写。有时我会故意猜做。“妈妈你错了,我再写一遍。”儿子天真地帮我纠正错误,一点也没有懒惰的样子。也有时他记不起,记不起的字我就要求他回到家把字写上三个,写对的只认认真真的写一个就可以了。 这样下来老师布置的大约200个字的作业,现在就变成了不到20个字,一下子轻松多了。这样儿子还不满足,为了回到家写的更少,他就在课堂上仔细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 并在作业本上认真书写。这样我没让作业为难孩子,没有让孩子觉得写作业是在受苦,保护了她的学习兴趣,让他从作业中解放出来,这样还有了阅读的时间。我和他一起畅游在童话世界里。因为我知道阅读能给他来知识和智力上的进步,使他的学习能力更强,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效。孩子的阅读在二年级时已初见成效,老师说他知识面广,课堂上会说一些别人想不到的词和句子,而对一篇新课文能很流利的读下了来。 因此,我们教育孩子学习,不应该让孩子有思想包袱,而应该让孩子轻松愉快。只有思想轻松了,孩子在自己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才会轻松和快乐。
学生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所以学习是件苦差使还是一件美差,老师成了关键的人物。学生一般都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能使学生从要“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今年我的班里的孩子都是农村的。第一天走进教室,当看到60多个穿着朴素、表情天真的孩子们,让我联想到田野里刚出土不久的小苗,他们需要我这个园丁,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把全部的爱给他们,因为我要面对的是需要关心、引导的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在他们有精彩的回答时,我会送上掌声;在孩子胆怯不敢向前时,给予真心的抚慰与鼓励;在孩子调皮捣蛋时,既给予真诚的批评,又送上和风细雨的叮咛,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渐渐地孩子们也打心里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喜欢上了语文课。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转化“问题生”。每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站老师头疼的“丑小鸭”,我们班也不例外。?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前面几个声音又响亮又准确,到了一个小女孩那里停住了,他底着头,两只手撕着衣角,我看她读不出来就让同桌教了她两遍,我再让她读时,声音却是很小,我基本上听不到,这时同学们笑开了,“田慧娜可笨了”“她经常考十多分”“她什么都不会”。再看看那个田慧娜,听到这些声音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我想她大概已习惯和接受接这种评价,这让我很心疼。我说“同学们你们说的都是她以前,大家今天有没有发现吗,她学习用品摆的很整齐(因为第一节课桌子都没有太多东西),就说明她现在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她可能没得到过这样的表扬,竟然端端正正的坐了一整节课。必竟基础差,第一单元考试只得了34分。但我没把分数写在试卷上。而是把做对题给她打上大大的对号,把她叫到办公室并对她说“孩子,你看这道题你做对了,这道也对了,这都你平时认真听课的结果。”其他老师都很配合我说“田慧娜有进步了,真棒!”她看着试卷上红红的对号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之后她上课竟然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呢,渐渐的性格也活泼了些。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也感到无比欣慰。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师爱是阳光,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只要培养学生拥有了成就感,这就增添了他学习的信心,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他自己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和努力,从而感受了学习的快乐。
孩子有一个好成绩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目标,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这件事里渗进让他不快乐的因素。学校、家庭支撑着一个教育的平面,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上虔诚思考,用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