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班主任怎样寻求与学生的合作
【作者】 李玉勤
【机构】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众所周知,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每个孩子的成功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如何让这些性格各异、理想追求不的孩子和睦、和谐的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呢?这也是现在学校工作之重点。
关键词:班主任 寻求 学生 合作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结构和组织纪律的统一体”。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班级内部结构各个因素产生、协调、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作用就是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睦融洽的集体心理气氛,使所有成员在这种生活中得到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每个孩子的成功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如何让这些性格各异、理想追求不的孩子和睦、和谐的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呢?作为班主任,除了加强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外,还应当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规律,掌握工作艺术,寻求与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
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每一个群体都有共同为之而奋斗的方向和目标,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以这个方向和目标来调节自己的言行,与群体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班务及其他活动中,为学生创造养成合作共事的环境,给学生磨练自己,实现完成各种工作合作的机会。如:班徽设计活动,板报比赛等,使学生由关心班级到关心学校,到关心国家大事,直到形成一种成熟的、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要细心观察,广泛接触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位哲学家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打动人的心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在生活中树立起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如批评、指责、打骂等,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就需要班主任做一个细心人,热心人,真诚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班里曾有一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学业的不断繁重,显得更加烦恼和没有耐心,为此,我没少找他“谈话”,甚至步步紧跟,然而收效甚微。一次一个偶然的事件使这个学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天下午,这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闹着玩,不小心头撞在了暖气阀门上,当时我二话没说,立即掏出钱,派学生陪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包扎,事后,我们也没有再说啥。但我从全班同学的眼中发现异样,而这个学生到期中考试结束时,总分竟然进步了100多分。
三、建立起“人人有责,人人做事”的班级管理制度。
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学生既是班级这首优美交响乐的享受着,更是演奏者。而我们建立制度的目的就是力求保证班级各种事物有序进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这一制度包括班干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等等,在具体落实任务的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步骤:①班干部各负其责,各管一摊,由班长统一安排;②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尽可能挖掘班级人力资源,如办板报,每个小组负责出一期,由组长负责,倘若本组没有绘画人才,可由本组成员出面聘请其他人,避免互相推诿,人浮于事的局面;③奖惩严明,班务公开,让每个学生心服口服。
四、以平常心平等、公正地对待班级不同层次学生。
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是单纯的知识或技能培训中心,任何一位教师的责任也不是单纯地为孩子们灌输知识。毫无疑问,真正的教育之魂必定是人格的教育,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所以,对待班干部、尖子生,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不要以一概全,以好遮丑;对待所谓“后进生”,有时直接批评不如间接启发好,要注意到这些学生每时每刻的变化,抓住转化契机,要允许这些学生反复,不要一有反复就算旧账,唠叨不停,使其产生对抗心理。我们允许反复和欢迎进步一样,理解转变要有一个很长甚至很复杂、很痛苦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不管怎样,只要班主任能够抓住契机,切实建立起与学生沟通、合作的渠道,就能够顺利地开展班级工作,为建立一个和谐、合作的班集体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 寻求 学生 合作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结构和组织纪律的统一体”。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班级内部结构各个因素产生、协调、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作用就是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睦融洽的集体心理气氛,使所有成员在这种生活中得到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每个孩子的成功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如何让这些性格各异、理想追求不的孩子和睦、和谐的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呢?作为班主任,除了加强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外,还应当积极探索班主任工作规律,掌握工作艺术,寻求与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
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每一个群体都有共同为之而奋斗的方向和目标,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以这个方向和目标来调节自己的言行,与群体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班务及其他活动中,为学生创造养成合作共事的环境,给学生磨练自己,实现完成各种工作合作的机会。如:班徽设计活动,板报比赛等,使学生由关心班级到关心学校,到关心国家大事,直到形成一种成熟的、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要细心观察,广泛接触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位哲学家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打动人的心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在生活中树立起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如批评、指责、打骂等,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就需要班主任做一个细心人,热心人,真诚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班里曾有一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学业的不断繁重,显得更加烦恼和没有耐心,为此,我没少找他“谈话”,甚至步步紧跟,然而收效甚微。一次一个偶然的事件使这个学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天下午,这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闹着玩,不小心头撞在了暖气阀门上,当时我二话没说,立即掏出钱,派学生陪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包扎,事后,我们也没有再说啥。但我从全班同学的眼中发现异样,而这个学生到期中考试结束时,总分竟然进步了100多分。
三、建立起“人人有责,人人做事”的班级管理制度。
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学生既是班级这首优美交响乐的享受着,更是演奏者。而我们建立制度的目的就是力求保证班级各种事物有序进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这一制度包括班干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等等,在具体落实任务的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步骤:①班干部各负其责,各管一摊,由班长统一安排;②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尽可能挖掘班级人力资源,如办板报,每个小组负责出一期,由组长负责,倘若本组没有绘画人才,可由本组成员出面聘请其他人,避免互相推诿,人浮于事的局面;③奖惩严明,班务公开,让每个学生心服口服。
四、以平常心平等、公正地对待班级不同层次学生。
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是单纯的知识或技能培训中心,任何一位教师的责任也不是单纯地为孩子们灌输知识。毫无疑问,真正的教育之魂必定是人格的教育,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所以,对待班干部、尖子生,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不要以一概全,以好遮丑;对待所谓“后进生”,有时直接批评不如间接启发好,要注意到这些学生每时每刻的变化,抓住转化契机,要允许这些学生反复,不要一有反复就算旧账,唠叨不停,使其产生对抗心理。我们允许反复和欢迎进步一样,理解转变要有一个很长甚至很复杂、很痛苦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不管怎样,只要班主任能够抓住契机,切实建立起与学生沟通、合作的渠道,就能够顺利地开展班级工作,为建立一个和谐、合作的班集体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