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洗”好一节课

【作者】 李 伟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蔡桥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洗课”,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先生的说法。“洗”给人的是一种洁净的感觉,“洗”意味着洗去渣滓,洗去污垢,留下洁净的本体。洗课就是要对课堂进行“清洗”,化浊为净;洗课就是要对课堂进行“打枝”,删繁就简。如果我们的课都能经历如是洗礼,那么,生成的课堂一定会清新、自然且本色。
  关键词:“洗”课 挤“水分” 打“枝杈”
  “洗课”,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先生的说法。“洗”给人的是一种洁净的感觉,“洗”意味着洗去渣滓,洗去污垢,留下洁净的本体。洗课就是要对课堂进行“清洗”,化浊为净;洗课就是要对课堂进行“打枝”,删繁就简。如果我们的课都能经历如是洗礼,那么,生成的课堂一定会清新、自然且本色。
  1.挤“水分”
  (1)挤目标水分——力求简要
  作为一堂课来说,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找准一节课要解决的一两个问题,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教学目标。
  当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把教学目标定得太多、太高、太复杂,似乎要在一堂课里实现目标的“全面开花”,结果,我们的教学在对众多目标的追逐中眼花缭乱,迷失了自己,教学越来越空泛和虚化。洗目标就是要使教学目标的定位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增强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更倡导一课一得。因为教学目标非常集中,课堂上教师也自然会有的放矢.不会出现漫无边际的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的收获也很明显,一课有一得,课课都有得,“得”就深,“得”就多。
  (2)挤内容水分——力求简约
  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得越多、越全、越广就越好,盲目地追求教学的“厚重”,四面出击,面面俱到,致使教学内容“丰富”了,但因为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学生更消化不了,结果无论“西瓜”还是“芝麻”都没有捡到。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在深入领会课标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质和学生水平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把那些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突出出来,作为重点,“集中火力”地发挥其某方面的“例子”功能。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随意化”的现象,要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然后理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
  (3)挤过程水分——力求简明
  教学过程的“水分”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二是太随意。有些老师以“生成”为名,随心所欲,“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是“月朦胧,鸟朦胧,不堪回首课堂中”。
  “洗”过程就是要使冗长拖沓的教学步骤变得简化便捷,使杂乱无序的教学思路变得简明清晰,使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变得言简意赅。
  在洗教学过程时,教师要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新旧知识间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理顺知识结构之序和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一个个相互关联的论题,形成清晰有序的教学框架。
  (4)挤练习水分——力求简练
  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运用情况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不少老师还热衷于“题海战术”,课前练、课中练、课后练,“无边练习萧萧下,不尽题海滚滚来”,大量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挤占了学生宝贵的时光,学生整天湮没在“卷山题海”之中。
  要设计“少而精”的练习,?让每一个练习负载更多的知识元素和思维元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选择那些典型性、价值型、有效性的练习,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枝杈”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清)郑板桥
  教师上课也如画竹,要削枝去叶,突出主干,才会达到教学的深度。
  (1)教学有界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这本无可非议。但无视学科教学自身的内涵和规律,无目标、无限制地去整合,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美术课,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这就背离了新课改的精神。
  各门学科有其不同的内容体系和学科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考虑学科的性质,尊重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科的边界,努力上出“学科味”。不能插足于其他学科而不知所终,不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学科之间的整合不等同于学科的“泛化”,这个问题必须厘清。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科际界限,我们应持守学科的自觉,用本学科的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学科味儿。
  (2)生成有度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统得过死”。课堂教学一切按照教师“预设”的路线运行,课堂教学变成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有助于激活课堂资源。
  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学情的了解和学法的选择,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教材的学习和教学的反馈等都离不开必要的预设。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好的预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可行可检,并且彰显着好的生成时空,事实上,预设越充分,预设包含的生成因子就越多,其生成也就越有价值。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
  洗课因为追求教学的本真和效果,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新的气象。通过洗课的历练,涅槃后的课堂必然会有一种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从而成为一种有品位、有资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