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 朱忠本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堡子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尤其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各学科都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呢?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可以从我们数学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教材的内涵、我们的教育策略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基础教育 人格魅力 德育教育
一节有文化味的小学数学课,能提高课堂的品味,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启迪,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数学课上写字的机会较多,有的教师写着写着,就把粉笔头随手丢在地上,或者直接用手擦去写错的地方,这些点点滴滴看似小事,但小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乱丢垃圾、不讲卫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教师的板书、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应时时无形中给予正面的引导,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认真钻研数学教材,寻找有利渗透德育的时机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一年级《乘车》这个数学问题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师: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补充强调: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礼让残疾人、老人、孕妇先上车,要主动为残疾人、老人和孕妇让座,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中有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让这些孩子从小受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定律、公式,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不行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好品质。
三、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学一年级教材《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我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搞卫生?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不可生搬硬套,把一节数学硬上思想品德课,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目的性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应与学校少先队社区假日学校等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实践考察活动,讲一个小小数学家的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一年多来,全校数学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不断优化措施,努力全面推进,取得了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基础教育 人格魅力 德育教育
一节有文化味的小学数学课,能提高课堂的品味,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启迪,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数学课上写字的机会较多,有的教师写着写着,就把粉笔头随手丢在地上,或者直接用手擦去写错的地方,这些点点滴滴看似小事,但小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乱丢垃圾、不讲卫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教师的板书、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应时时无形中给予正面的引导,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认真钻研数学教材,寻找有利渗透德育的时机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一年级《乘车》这个数学问题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师: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补充强调: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礼让残疾人、老人、孕妇先上车,要主动为残疾人、老人和孕妇让座,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中有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让这些孩子从小受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定律、公式,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不行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好品质。
三、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学一年级教材《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我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搞卫生?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不可生搬硬套,把一节数学硬上思想品德课,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目的性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应与学校少先队社区假日学校等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实践考察活动,讲一个小小数学家的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一年多来,全校数学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不断优化措施,努力全面推进,取得了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