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作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导

【作者】 周其虎

【机构】 江苏滨海县蔡桥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这种心理,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调查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记述下来,这不但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写作材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一、引导观察,激励探究
  观察周围的事物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增加见闻,丰富知识。夸美纽斯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面越牢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在观察的同时,还要激励学生积极探究、质疑。例如,我们这地方基本家家长柿子,柿子快熟了,不少人家用不同的方法催熟。我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柿子催熟有哪些方法,什么道理,哪些方法是不科学的。还如,班里不少同学坐在后排看不到黑板了。我让学生观察探究,这是什么原因,采取什么措施等等。
  二、激发思考,引导探究
  小学生的观察受经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往往是肤浅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发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深入探究,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材料。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让学生把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一个同学提出同学们的视力越来越差,应引起重视,采取预防的措施。我见机让同学们提出建议。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思路开阔。我提练为以下措施:咨询医生,获取数据资料;咨询医务人员;调查访问,了解近视成因;开座谈会,听取感受;提出建议。然后我又加了个题目;我校近视儿童情况分析,说:“大家纷纷谈了自己的见解,己经设计好了这次活动的方案,请同学们以此为题,以小组结合的方式,实施你的方案,搜集整理获取的资料,进行组合,提出你的建议,我们给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三、探究研讨,实施写作
  学生发现了问题,设计好了探究方案,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探究研讨,对事物的认识清楚了,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写作的素材也有了,绝大部分同学写作的困难也解决了。以上面提到的例子来说,课后学生展开了各自的调查、资料收集。有的学生从学校方面了解到了学生的近视率,惊叹它如此之高,了解到随年级增高近视率上升的情况,还了解到男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差异;有的学生从眼科医生、配镜专家那儿了解到近视的危害;我指导学生设计了近视儿童调查问卷,学生进行调查统计获取了第一手资料;有的学生还采访了近视同学,听取了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等等。调查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大组的讨论形式交流自已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表个人见解,形成研讨氛围。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探索的过程、结果及建议写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尽全力去构思,文章写得有见解,有说服力,提的建议也很中肯。有的同学还设计了统计表格,颇有点实验报告的味道。在文章的修改润色方面,我采取让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再自改的形式,一篇文章让学生自己反复斟酌,充分调动主体的能动性;互动修改,充分挖掘合作学习的效力。
  上述探究性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不一定能让学生得出多准确的结论,形成多高的见解,但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的实际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