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作者】 卢 山

【机构】 山东郯城县马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中存在的一些弊病,主要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和阅读评价机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本人在具体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和教学反思。
  关键词:兴趣;计划;方法;渗透
  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能够让学生扩展视野,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和写作水准。如何让学生走进名著,亲近名著,热爱名著,融入名著,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学生阅读之怪现象,通过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阅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通读过一篇长篇名著的凤毛麟角,对中国古典和现代名著缺乏热情,兴趣不高,对外国名著知之甚少。相反,情节离奇、刺激性强的武侠小说甚至是一些低俗作品诸如《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正在占据部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悲哀。究其原因,在于教学实践中上课时间较紧张,加之学生还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处理;同时由于时代的久远,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很难对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由于远离阅读,长期享受不到阅读的快感,学生便出现了以上种种阅读的怪现象。
  针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在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引导学生阅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让学生知晓阅读名著的重要意义:长篇名著是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它传承了历史文明,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发展了社会,点燃了民族灵魂的圣火。阅读名著,可以博古通今;阅读名著,可以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阅读名著,可以增长智慧,升华灵魂。此外,在名著阅读教学指导中,我们要注重自身阅读素养和指导水平的提高。用自身丰富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充实自己的课堂,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契机,向学生介绍相关名著的主要内容、作家生平、作品产生的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诱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名著、走进名著人物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田上播种下热切的渴盼和永恒的信念,锻造出一座理想的丰碑。
  二、要教给学生阅读长篇名著的“点金术”
  相传八仙中的吕洞宾,一次下凡来到一座寺庙里,有意点化一位和尚。吕仙就在身旁拿了一块石头,用手指一点,石头马上变成了金子,把它赠给了和尚。和尚央求他说:“如果您诚心诚意帮助我的话,请您把点金之术传授给我吧!”这里,聪明的和尚所言极是。故事使我联想到我们的阅读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尤其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确存有很大的盲区。实践告诉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要把长期阅读和短期阅读计划相结合,把硬性阅读和弹性阅读计划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学生看有收获,读有所得,坚持不懈,集腋成裘。
  (二)对学生的阅读进度进行限制,防止过于粗线条的阅读;同时在限制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课外活动时间,定期举行读书会,故事会、阅读经验交流会。相互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并结合校园文化和楼道文化建设,创办班级文学手抄报,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好小组阅读交流和教师点评,便于对阅读进行及时的调度、反馈和评价,保持学生阅读兴趣性和积极性的连续性,从而巩固好阅读的成果。
  (三)在指导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名著,在常规阅读的前提下,教给学生理清名著内容和思想的多种方法、技巧。具体的做法是指导学生以主要作品人物的活动线索来梳理故事情节,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突破阅读的常规框架来整体性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并且具有条理性,学生对于这种阅读方法都有着非常积极地态度。另外一种方法是指导学生以某几个重要事件来展开阅读,所起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通过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服饰的铺陈,容貌的描画,接见黛玉的一笑一哭的刻画品析讨论,使学生对其性格特征达成共识,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去看《红楼梦》第十二、十三、四十六、六十八、六十九回等,对王熙凤的精明、贪婪、强干、笑里藏刀等性格进一步体会。而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指点了迷津。
  (四)在对作品艺术性分析方面做好客观分析和赏析指导。对于人物形象分析主要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站在作品本身的思想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这个角度的分析便于学生理解作者那个时代的思想倾向,深入体会那个时代的价值和审美倾向。二是站在现代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这种分析方法便于引导学生站在客观、正确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来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指导《水浒》中宋江的人物分析时,我便从侠义思想和忠君思想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语言等反面的分析上,我比较注重对学生文学作品的基本欣赏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突破对作品艺术性欣赏的程序化、粗线条和表面化的瓶颈,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和语言艺术等。
  另外,在单元学情调查问卷中,亦可酌情渗透相关长篇名著中的文学文化常识。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引出与林冲有关的情节,推出许多有关的人物,课后布置学生列出《水浒传》中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他们不平凡的事迹等。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多用心,多实践,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领学生拥抱阅读,让名著成为学生放飞“自由的读书灵魂”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