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作者】 闫桂伦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中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教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活力,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通过一系列学习研究,积极尝试运用体验、探究、感悟,提升这一教学模式,使课堂达到了高效,使学生获得了启迪。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深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本模式的起始环节,它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已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感到确有探究的必要,从而积极参与课堂,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因素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笔者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这时候,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例如,讲到“同伴互助同行”的有关知识时,如果只是单纯举一些友谊重要性的例子,学生可能也只能停留于理论的理解与体会,如果能够适时创设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笔者上课时开展了“风雨同舟”的游戏环节,请几位学生用眼罩蒙上双眼,让他们各自通过设置了障碍的路径回到座位,被蒙上眼睛的同学困难重重,最后没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改变了规则,允许有一个同学在身旁用语言或者肢体帮助,很快,有了同伴的帮助,他们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种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很快便能得出:“友谊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更为可喜的是,被蒙上眼睛的学生甚至还在分享感受时说到:“残疾人的生活很不容易,我们要关爱他们。”这种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的感悟,要比教师说教来得真实和深刻。
  二、转变教学理念,激发探究兴趣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堂高效的一个重要障碍,成为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无形杀手。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是推进高效课堂的必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因此,在激发学生主体探究思想品德学科兴趣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进而获得创造性成果。
  在教学中,笔者还经常结合书本要求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举行一些辩论赛。在辩论中,他们不断探究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观点。例如,在讲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这个内容如果光靠教师讲一点新意都没用,学生也不愿意听,于是笔者在处理这段教材时,先让学生观看“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视频,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并选出“伸手相助”和“悄然离开”发表他们的观点,辩论时学生伶牙俐齿,针锋相对。赞同“悄然离开”的学生表达了内心对做好事反被诬陷的担忧,表达了社会的冷漠促使大家不做好事的担忧,而赞同“伸手相助”的学生则义正言辞地强调助人于危难之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互帮互助是人性的光辉。在辩论中,笔者慢慢把他们幼稚、不成熟的观点引向正确,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了书本知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学生们在辩论中还对发生这种冷漠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显而易见,这种活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诱导心灵感悟,引领行为提升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和时事紧密联系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习了思想品德课以后,要力图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的问题,并将书本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提高思想觉悟,这也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也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例如,在讲到“弘扬民族精神”内容时,为了说明“中国的脊梁体现民族精神”,笔者在列举了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的基础上,又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的视频,其中,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事迹的感人场面深深震撼了学生。为了进一步营造气氛,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笔者又充满感情地朗读了评委会的颁奖词,使学生受到深深地感染和教育。在教学中,不能只止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和一时情感的渲染,应着眼学生生命的成长和觉悟的提高,进行不断地熏陶、感染和强化,升华思想觉悟。
  探求高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本文只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高效化的实现途径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还需在实践中继续完善,不断总结,惟有如此,高效教学模式才会日臻完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