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实验课效率的几点尝试

【作者】 李福根

【机构】 山东省曲阜市防山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物理知识和规律主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一些推论假设,也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农村学校实验器材不足,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很多实验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无法保证。对这些不易操作和观察的实验,教师一般采用语言描述或在黑板上板画的形式处理,学生不理解,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表现形式丰富,模拟再现能力强大,较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实验教学中,通过图象、动画、声音、文字等手段来生动形象的展示实验过程,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提高了物理实验的容量和实效,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学习自主性也大大增强。
  基于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对多媒体和物理实验进行巧妙整合,为提高物理实验课效率进行了以下尝试:
  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编辑实验视频,并加以科学合理解说,克服“实验仪器欠缺,无法完成实验”的困难。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关注基础教育,初中的实验仪器越来越多,但初中物理的所有实验的仪器配备完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实验因为器材短缺仍无法进行。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编辑实验视频,加以科学合理的解说,使学生易于理解。如: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中,由于学校中没有抽气机和玻璃罩,口说无凭,实验结论学生没法信服。我在互联网上收集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的视频,然后通过编辑,加入合理的解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便于理解,在快乐和新奇中突破重难点。又如:在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探究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中,学校实验室中也没有二极管,光靠教师讲解效果差。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微课课件,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更好的理解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2、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实验虚拟情景,引领学生轻松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克服“实验要求空间特殊,无法感受实验”的困难。
  一些实验要求空间特殊,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实验,我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实验虚拟情景,引领学生轻松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中讲“重力”时讲到失重时,教师若采用用语言描述失重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感性认识,学生始终不会知道失重后是什么情况,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不妨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王亚平在神州十号太空舱中给中小学学生讲课的情景片段;这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仿佛亲自遨游太空、体验到了失重状态,无形中加深了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又如:电子是怎样围绕原子核运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老师拿支粉笔在黑板上画告诉学生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运动的,太抽象了,做实验?不可能,用多媒体技术做个微课件就能让学生看个明明白白。又如:在“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教学中,潜水艇、氢气球和飞艇等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们又不能参观观察,只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于是,我设计编辑了一段关于潜水艇上浮下沉、氢气球、飞艇等浮力应用的视频,配以科学准确的解说,学生立刻被吸引了,于是脑海中出现了疑问,这些飞行物是怎样实现浮沉的?学生合作讨论,教师适时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轻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从而水到渠成。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受和启发,好奇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拟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克服“实验有危险性,易伤害学生和损坏实验仪器”的困难。
  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好物理,但如果实验具有危险性,容易伤害学生,这样的实验就尽量不要做。为了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我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拟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弥补实验不足。如: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这节中研究托里拆利时,由于水银有毒没法让学生操作,怎么办?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托里拆利实验的视频,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实验现象明显,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又如:在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电路中的电路短路情况学习时,电源短路时容易烧坏电源和导线,引起火灾。若为了让学生直接观察现象而让电源短路,浪费仪器。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再现电源短路时的后果。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资源,避免仪器的损坏。
  4.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明显的观察到工作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克服“实验效果不好,不易观察”的困难。
  有些实验具备实验仪器,但由于条件所限,不易观察到内部情况。如:在学习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时,学校具备汽油机的模型和汽油机,但内部工作情况不易观察,怎么办?我们可以收集汽油机的视频材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又如:在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学习中,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由于电动机、发电机体积小,学生不易观察,怎么办?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台投影放大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明显的观察到工作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手段。可以模拟实验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模拟再现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扩大实验范围和容量,让实验课由难变易,化静为动,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但是也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实验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技术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非所有实验都需要多媒体代替,否则会使物理实验教学虚拟化、游戏化,降低学生实验操作和探索的能力,如果实验有可行性,现象明显,还是应该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
  参考文献:
  [1] 曹红婷.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J].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3).
  [2] 程艳荣.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 山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