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精彩源于细节 美丽来自关爱
【作者】 罗小荣
【机构】 广西桂林市华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班级工作就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注重班级管理中的细节教育和管理,细心照顾、关爱学生,让班级管理、教育工作多一份精彩和美丽!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班主任;细节;关爱
有人说:“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失去了一颗铁钉而失去了一个马掌,由于失去了一个马掌而失去了一匹好马,由于失去了一匹好马而失去了一个将帅,由于失去了一个将帅而失去了一个兵团,由于失去了一个兵团而失去了一座城池,由于失去了一座城池而亡掉了一个国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小的细节的失误,就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更应该抓住细节来预防问题的发生。这里所说的细节,是那些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小事情,或难以被大家注意到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对班主任来说,细节决定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1999年8月,怀着满腔热情,我踏上了三尺讲台的教学生涯,当一名好老师、好班主任一直是我执著的追求。十几年来,我将爱与责任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倾心于教育事业,在对孩子们的细心关爱下,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收获着经验和幸福,体悟着教书育人的精彩!
1.见微知著:从细节中认识学生
古人云,阅人以微。我们的祖先主张从微细的方面去认识一个人,这便有了流传数千年的识人术。明末的经略洪承畴被捕后,大有用一死报效大明皇帝的架势,但一位有经验的老臣看到洪承畴在想方设法去掉衣服上的污渍这一细节后,就认定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最后清朝还是成功地劝降了这位“大义凛然”的晚明遗民。从这一个故事中,我们可知道: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一些细小的行动及神态去判断这个人的能力、性格、品德。
一个学生初来学校热情地跟老师同学打招呼,那他(她)一定是一个能力强且活泼外向的人;一个学生郁郁不乐,独来独往,那他(她)一定是有什么心事……学生毕竟涉世不深,还不懂掩盖自己的意图和情绪。他们的心理特点让班主任能从他(她)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认识其性格和思想,从他(她)们的行为神态变化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并采用正确的方法,因势利导,把握时机进行最佳教育,这样你可能会及时阻止一场纠纷、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
2.言传身教:用细节行动教育学生
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注意细节是多么重要。如果老师总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亦或是整日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是会损害教师形象和威严的,又怎能为人师表呢?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母亲俯身给自己年老的母亲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来一盆水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这足见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在一所山村小学,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这里的学生走路时都是背着手,驼着背,还有一部分学生卷着一条裤腿。问他(她)们为什么会这样,他(她)们说,因为他(她)们的班主任老师就这样。放学后,果真看到一个这样的老师。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来讲,但这个故事是引人深思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夸夸其谈的班主任,他(她)的学生也肯定喜欢吹牛;一个说话和气的班主任,他(她)所教育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定会温文尔雅……可见细节是最能说服和打动人的。能打动人的,还怕学生不照模依样去模仿吗?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2.1不用敲打讲台大声吼叫的方式平息教室里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因为这样的声音冷酷、刺耳,容易让学生反感,也会让学生感到你的无奈、无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不是靠大嗓门,而是靠大胸怀、大气度,靠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关怀。
2.2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因为你的离开会令惹事的学生幸灾乐祸,使大部分学生抱怨。你的责任是教育学生,而不是跟学生堵气,更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2.3不要在公开场所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因为这样会使受批评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其被同学们孤立。
2.4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她)们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2.5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事,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认识错误并去改正。
2.6不要在甲学生面前说乙学生的不是。因为甲同学极可能很快就把你的话传给乙学生,甚至在班里散布,这既会对乙学生造成伤害,又会让其他(她)学生对你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
2.7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的言辞和表情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2.8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2.9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2.10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她)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许多问题不用说教。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灰尘满面,抠鼻孔,掏耳朵,搔头皮,随意扔垃圾等,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注重细节,就定能成为学生的楷模。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除了注重细节的教育和管理外,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建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班主任老师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粗暴简单的错误做法。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得到最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班级,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4.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必须拥有一颗仁爱博大之心(无论是优生、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出自天然。班主任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日常事务,做到不私心,不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尤其是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
5.选择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方式
班主任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者、创造者。教育无小事,对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班主任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班级、学生和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人与人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要求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因此,面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甚至是同样的问题时,班主任老师应巧妙地选取切入口,灵活多变,选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消除学生的对立状态来处理问题,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我们的班级工作,其实没有什么大事,有的就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所以,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都应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做好,在对学生的细心专心的照顾管理、真诚宽容的关心爱护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他(她)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只有这样,作为一名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作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领者之一,我们才会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精彩和美丽!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班主任;细节;关爱
有人说:“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失去了一颗铁钉而失去了一个马掌,由于失去了一个马掌而失去了一匹好马,由于失去了一匹好马而失去了一个将帅,由于失去了一个将帅而失去了一个兵团,由于失去了一个兵团而失去了一座城池,由于失去了一座城池而亡掉了一个国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小的细节的失误,就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更应该抓住细节来预防问题的发生。这里所说的细节,是那些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小事情,或难以被大家注意到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对班主任来说,细节决定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1999年8月,怀着满腔热情,我踏上了三尺讲台的教学生涯,当一名好老师、好班主任一直是我执著的追求。十几年来,我将爱与责任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倾心于教育事业,在对孩子们的细心关爱下,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收获着经验和幸福,体悟着教书育人的精彩!
1.见微知著:从细节中认识学生
古人云,阅人以微。我们的祖先主张从微细的方面去认识一个人,这便有了流传数千年的识人术。明末的经略洪承畴被捕后,大有用一死报效大明皇帝的架势,但一位有经验的老臣看到洪承畴在想方设法去掉衣服上的污渍这一细节后,就认定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最后清朝还是成功地劝降了这位“大义凛然”的晚明遗民。从这一个故事中,我们可知道: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一些细小的行动及神态去判断这个人的能力、性格、品德。
一个学生初来学校热情地跟老师同学打招呼,那他(她)一定是一个能力强且活泼外向的人;一个学生郁郁不乐,独来独往,那他(她)一定是有什么心事……学生毕竟涉世不深,还不懂掩盖自己的意图和情绪。他们的心理特点让班主任能从他(她)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认识其性格和思想,从他(她)们的行为神态变化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并采用正确的方法,因势利导,把握时机进行最佳教育,这样你可能会及时阻止一场纠纷、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
2.言传身教:用细节行动教育学生
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注意细节是多么重要。如果老师总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亦或是整日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是会损害教师形象和威严的,又怎能为人师表呢?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母亲俯身给自己年老的母亲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来一盆水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这足见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在一所山村小学,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这里的学生走路时都是背着手,驼着背,还有一部分学生卷着一条裤腿。问他(她)们为什么会这样,他(她)们说,因为他(她)们的班主任老师就这样。放学后,果真看到一个这样的老师。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来讲,但这个故事是引人深思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夸夸其谈的班主任,他(她)的学生也肯定喜欢吹牛;一个说话和气的班主任,他(她)所教育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定会温文尔雅……可见细节是最能说服和打动人的。能打动人的,还怕学生不照模依样去模仿吗?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2.1不用敲打讲台大声吼叫的方式平息教室里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因为这样的声音冷酷、刺耳,容易让学生反感,也会让学生感到你的无奈、无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不是靠大嗓门,而是靠大胸怀、大气度,靠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关怀。
2.2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因为你的离开会令惹事的学生幸灾乐祸,使大部分学生抱怨。你的责任是教育学生,而不是跟学生堵气,更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2.3不要在公开场所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因为这样会使受批评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其被同学们孤立。
2.4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她)们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2.5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事,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认识错误并去改正。
2.6不要在甲学生面前说乙学生的不是。因为甲同学极可能很快就把你的话传给乙学生,甚至在班里散布,这既会对乙学生造成伤害,又会让其他(她)学生对你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
2.7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的言辞和表情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2.8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2.9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2.10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她)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许多问题不用说教。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灰尘满面,抠鼻孔,掏耳朵,搔头皮,随意扔垃圾等,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注重细节,就定能成为学生的楷模。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除了注重细节的教育和管理外,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建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班主任老师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粗暴简单的错误做法。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得到最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班级,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4.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必须拥有一颗仁爱博大之心(无论是优生、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出自天然。班主任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日常事务,做到不私心,不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尤其是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
5.选择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方式
班主任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者、创造者。教育无小事,对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班主任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班级、学生和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人与人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要求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因此,面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甚至是同样的问题时,班主任老师应巧妙地选取切入口,灵活多变,选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消除学生的对立状态来处理问题,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我们的班级工作,其实没有什么大事,有的就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所以,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都应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做好,在对学生的细心专心的照顾管理、真诚宽容的关心爱护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他(她)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只有这样,作为一名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作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领者之一,我们才会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精彩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