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构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作者】 潘秀娥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普遍低下这一现状,同时结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构建地理教学新课堂的设想,并尝试性地推出了五种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地理教学;新课改理念;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到哪里去了?是什么使得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消失殆尽?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已严重制约甚至禁锢了学生的发展,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淹没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向往,单调陈旧的教学方法把生动的课堂知识变成了毫无意义的符号,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课改呼唤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感到了课程改革的蔚然春风,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地理课堂教学彻底转变的希望所在。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只有与生活密切联系了,才会有无穷的地理资源可供开掘,学生学习地理才有兴趣,从而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如反映全球变化趋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面对的、并且伴随其一生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在生活中不断遇见并产生诸多疑问,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他们去探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让这些内容成为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地理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变、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可以动态地选择和整合多种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质疑、辩论、调查、探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地理课堂教学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网上查找、搜集信息),教师的教学方式(CAI课件)和师生互动方式(网络教学)的变革,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二、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课程改革的关键正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其核心则是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我们必须以地理改革为契机,努力构建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基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本人的一孔之见谈一点肤浅的设想。
  (一)小品表演型。传统教学强调预设和封闭,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往往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演讲者,抑扬顿挫、感情激昂,而我们口口声称的“教学的主体”——学生则不得不充当听众、观众的角色,即便在一些所谓的双边活动中也最多只是扮演了最不起眼的配角。小品表演型教学模式即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讲台让与学生,作为广大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知识的舞台,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体会到知识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成长的欢乐。
  (二)活动启发型。此次课改将过去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提升为“课程目标”,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将“过程与方法”纳入其主要目标之中。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以活动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三)自我探究型。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掌握,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学生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知识与记忆知识的机器。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自我探究型教学模式既要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知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野外考察型。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封闭,学生整齐地坐在教室中,回答着教师的同一个问题,做着教师布置的同一组练习,甚至连上课的姿势也被要求保持一致——这些僵化的形式严重限定和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的能促进学生的生长和成长?野外考察型教学模式即意味着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去感受学习的真正乐趣。
  (五)游艺竞技型。新课标倡导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得的评价机制,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笔者认为,其根本还是要解决好学习兴趣培养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自己兴趣所至的内容,其学习结果可想而知。
  教无定法,有效的教学模型的实践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道法自然。我坚信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认真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就一定能够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3] 黎奇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