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初中生耐久跑的一点思考

【作者】 刘玉环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耐久跑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必测项目,也是本地区体育中考项目。经常进行耐久跑,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心肺机能,培养坚强的意志、磨炼顽强的毅力,有利于身体的均衡发展,无论从学生机能提高方面来说,还是从学生升学成绩方面来说,此项目都必须多多加以练习。但耐久跑技能恰恰又是学生比较反感的练习项目,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好的教学组织方法,想得到理想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体育教师有必要对此作出准确的分析,找出耐久跑练习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热爱耐久跑,并使之成为学生热爱的终身体育运动项目。
  一、耐久跑教学中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原因
  1、组织教学方面
  耐久跑的组织教法比较单调,在准备部分尚可安排适当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基本部分的学习中传统的组织和教法缺乏创新,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导致对耐久跑产生厌烦心理。学生不喜欢耐久跑的原因主要在于耐久跑比较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另外,从耐久跑的内容本身来说,练习方式大多采用绕圈跑,这种练习方法更加枯燥乏味,以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2、学生自身方面
  初中生一般在13~15岁之间,意志力不够坚定、怕苦怕累,但对趣味性的项目比较感兴趣。由于耐久跑在练习中相对于球类等项目显得较枯燥,学校耐力跑教学多数是在400米跑道(或其它非标准跑道)上进行练习。无论教师以何种内容、形式施教,总离不开跑道这个概念。这样一圈接一圈周而复始地在跑道上进行单调动作的频繁练习,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力跑训练产生恐惧与厌烦情绪,由此而使运动兴趣下降,导致他们不喜欢跑步。
  另外,.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耐力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畏避心理。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生活优越,极少经过艰苦磨练,缺乏吃苦精神,对耐久跑无兴趣,畏难情绪严重。
  第三,初中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认识不够,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同时也由于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体育课成了他们放松和娱乐的场所,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耐久跑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之一。
  3、考核评价方面
  学习效果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更自信、更积极的练习,但同样也会使学生失去自信。班级内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果忽略个体差异的存在,而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则对部分学生缺乏公正、公平。目前体育课的评价方法中很少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长期下去他们便会对耐久跑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
  二、耐力跑教学的探索
  1、改进组织与教法
  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专研耐久跑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组织教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耐久跑教材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小,因此就越要在组织教法上多下功夫。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灌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体会进步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用练习方法,培养兴趣
  初中生大部分是十三四岁,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平衡;骨骼发育快于肌肉,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少,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较差,导致肌肉弱、耐力差、易疲劳、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对耐力项目的适应性较差。因此,中跑项目男1500米,女800米,对他们来说委实是“长跑”了。但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各器官有承受一般耐力练习的能力,如能适时适度地进行耐久跑训练,对提高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改进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抑制的均衡,逐渐提高耐力水平,使学生身体均衡发育,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3、让学生获得运动乐趣和成就感。学生喜不喜欢跑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在跑步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必须在总的教学原则下,制定“小场地足球赛”“校园定向跑”等辅助的练习方法,在竞争中使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1)隐伏法。
  (2)老师带跑法和压阵法。
  (3)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法。
  4、改变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一个适合全班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一种评价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可制定“学生个体成绩提高幅度表”,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提高;这样,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考虑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练习方法,努力使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获得成就感。
  三、进行耐久跑练习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耐久跑练习一定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练或中断重练者须因个体而异,根据自我感觉合理安排运动量,掌握适度运动强度。既要给身体各器官以一定刺激,使机体的功能得以提高,又要防止超负荷训练。以避免出现过度疲劳。通常以训练后的第二天基本恢复疲劳为准,控制训练总量。
  2、应该懂得人体运动规律,讲究科学锻炼方法。初中生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在发展耐力素质的同时,不失时机注重其他身体素质练习,使身体全面发展。合理安排体力,才能创造最佳成绩。
  3、指导学生依据春、夏、秋、冬四时节气的变化进行不同的自训安排。春到气温转暖春困;酷热盛夏防中暑;秋天气候多变防感冒;朔风凛冽的寒冬防冻伤。掌握科学方法,练成坚强的意志,培养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使耐久跑成为终身的体育运动项目。
  总之,学生不喜欢耐久跑是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必须从根源分析原因,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上体育课的什么内容,这些都是我们体育教师所要知晓的,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最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可通过引入其他内容(如:越野跑)或设置相应情境与跑步相结合,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