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化学备课设计——必修一:碳的多样性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作者】 潘明娟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组织课堂,导入新课(1.5分钟):
  首先呈现几组碳单质的照片(请您欣赏——),让学生识别他们是什么物质——上面三幅都是钻石,下面左边是木炭,右面是石墨。
  老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质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都是碳的单质。老师:也就是说他们有着相同的血统,都是碳家族的成员。你还能列举出碳家族的其他物质吗?学生:Na2CO3、NaHCO3、CaCO3、CO、CO2等(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老师:大家列举的这些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其中碳酸钙、CO、CO2在初中已经学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Na2CO3和NaHCO3 (写上标题)—切入正题。
  二、解读目标(30秒):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我们之前学习  过的研究物质的程序与方法来研究Na2CO3和NaHCO3 的性质,并能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常见问题。(重点强调)
  三、师生互动(32分钟):
  老师:去年我们学过研究物质的程序方法,可能有的同学有点陌生了,哪位同学有勇气上来
  再带领大家一起重温一遍,以便更好的进行探究。(自由展示)
  学生活动1:一生或两生,爬黑板。边讲解边板书:将Na2CO3分类为碳酸盐,根据盐的通性进行预测:能与酸、碱、盐反应,根据碳酸盐(CaCO3)受热分解带来的启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解释和得出结论。
  老师:(结合上述方法)谁愿意分享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口头展示)
  学生活动2:各小组按照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性质探究(10分钟)----分组实验并讨论。
  培训:1.小组长做好分工,两名学生同做一个实验。规范操作,将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整理在导学案上,注意液体药品取一胶头滴管,除与酸反应时用的是固体外,其他都是溶液。2.维持组内活动的有序进行,不大声喧哗,彰显美德,完成实验后悄悄坐下,整理学案。3.做气球实验时,注意捏住气球口,防止气球飞出。4.不断发问,更宽更广的拓展自己的思维。
  学生活动3 :脱稿展示
  (1) 通过实验总结Na2CO3的性质(2)NaHCO3的性质(3)Na2CO3 和NaHCO3异同点
  培训:按照有序性思维,文字,方程式,注意总结或拓展等。
  老师过渡:1.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大家沉浸在快乐学习的海洋里。一分钟快速浏览前后黑板,看是否和你的结论一致,哪里有问题,准备质疑。
  点评前过渡: Na2CO3 到底有哪些性质,我们做了哪些探究,什么现象?你的结论是什么?首先有请2组闪亮登场!
学生活动4:点评Na2CO3的性质:①我们做过Na2CO3与盐酸实验,现象:剧烈反应,气球鼓起来了,证明:Na2CO3和稀HCl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全体练习本训练)
②与NaOH,无现象,与Ca(OH)2 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Ca2++CO2-3=CaCO3↓
③与盐C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2++CO2-3=CaCO3↓
④做过加热实验:几乎没现象。
  学生活动4:针对上述问题全班质疑挑战、补充,老师及时评价。
  老师点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离子反应,那么与之反  应的离子代表的是谁?如:   ②③。
  学生:实质都是Ca2++CO2-3=CaCO3,
  老师追问:Ca2+能代表碱吗?
  学生:不能,因为碱的代表是OH- 。
  老师:能代表盐吗?
  学生:能,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都可以代表盐。
  学生活动5:点评NaHCO3 的性质:①能和稀HCl反应,反应剧烈,大量气体产生.②与NaOH溶液无现象,与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与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 加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内壁有水珠。反应:2NaHCO3 =Na2 CO3 +H2 O+CO2 ↑
  老师点拨:1.与酸反应,二者的剧烈程度和产生气体的量对比。
预设: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很容易看出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剧烈,产生气体的量,碳酸氢钠的多于碳酸钠的(通过气球鼓胀的大小),但从原理上分析还有困难。
  解决措施:学生主动爬黑板结合板书讲解,其他同学大胆挑战。最后老师提升: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  l+H2O+CO2
 106     44      84     44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同样生成44份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较?
  同样,相同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谁产生的气体多?
  2.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你能证明它们反应了吗?(联系中和反应,无现象借助指示剂)→这里应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己的方案。结合碳酸钠的性质肯定有学生能发现与CaCl2溶液反应,通过产生白色沉淀来判断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生成了碳酸钠。
  老师:请大家利用刚才反应后所得溶液加以验证。
  学生活动6:各小组进行继续性探究实验,向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发现产生白色沉淀,从而证明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确实反应。(下转第55页)
(上接第28页)
  学生活动7:学生点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异同点。①同:都能与酸反应,剧烈程度不一样,消耗酸不一样,溶液都显碱性。②异:Na2CO3 与碱不反应,而NaHCO3 反应。③Na2CO3 与某些盐反应,而NaHCO3 不反应④Na2CO3 稳定,NaHCO3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学生活动8:针对上述问题全班质疑挑战、补充,老师及时评价。
  老师:1.碳酸钠与碱溶液不反应,而碳酸氢钠反应,为什么?找反应实质。
  2.碳酸钠溶液能和某些盐溶液反应,这里的某些盐指什么盐?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Na2CO3 与某些盐反应,而碳酸氢钠不反应?
学生:从反应实质上思考回答反应本质,总结盐的特点:HCO3-+OH-= H2O+ CO32-↑
  可溶性的钙盐、钡盐等都可以,只要满足两个条件:盐可溶;盐中的金属阳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生成沉淀;碳酸氢盐微溶。
  四、我有困难你来帮!(3分钟)
  学生活动9:解答以下两个问题;
  1、老师在厨房中不小心将Na2CO3 和NaHCO3 混装了,如何提纯?
  2、实验室Na X CO3 标签破损,如何鉴别区分它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预设:可能的答案:1、将混合物加热、分解,2NaHCO3 = Na2CO3 + H2O+ CO2 ↑
  2、取出待测液分别加入干净试管中,滴加CaCl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它是Na2CO3 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则为NaHCO3
  老师追问:能否用澄清石灰水加以区分吗?
  学生:不能,因为两者都生成白色沉淀。(学生训练写出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对照方程式说明不能的原因)
  五、化学与生活(2分钟)
  老师:老师胃不好,经常反酸水,所以我经常喝苏打水(呈现一瓶苏打水实物),你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学生:NaHCO3,HCO3-+H+= H2O+ CO2↑
  师:展示几种糕点,问“我是怎么发的?”
学生:NaHCO3作为发酵剂,发酵过程产生酸+ NaHCO3→CO2.使蛋糕疏松多孔。
  六、整理落实,回扣目标,完成当堂检测(6分钟)
  学生活动10:对照大屏幕具体内容,整理落实本节核心,回扣目标后,完成当堂检测。
  老师总结本节表现:小组表现、优秀个人、进步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