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

【作者】 李伟天

【机构】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凤仪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科书所选入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来学习古诗?下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根据古诗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进行古诗文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借助图画,再现美的情境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又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想象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
  二、音乐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拨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航的美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教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故事创设情意,使学生身心体验
  在古诗文中采用听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它可以使孩子们更好更快的入情入境。例如,《小儿垂钓》“蓬头雅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课标板第五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做事开头:(老师充满激情地)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顿时眼睛发光,精神饱满),有一个蓬着头发的小男孩,拿着钓鱼竿来到了小河边,他想学习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他的个子实在是太小了,四周的草几乎把他的身子都盖住了。他不管这么多,眼睛盯着鱼竿一动也不动的,他多认真啊!(这时加上老师体态的作用,学生已完全进入角色了),(老师用急切的语气说)这时有一个过路的人经过这里,看见他,想去问问路,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老师加动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师略作停顿让学生参与故事的续编,创作适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鱼逃走才不理他的。这小男孩可爱吗?(学生再次参与讨论使小男孩的形象在小朋友头脑中鲜活和丰富起来)。这一极富意趣的情境被唐朝的一个诗人胡令能看见了,就用诗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题目是《小儿垂钓》……这时,学生已经进入了非常积极的状态,后面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轻松。与传统的释题、释词、释句模式比起来,效果可想而知。
  四、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时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笔者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趣,巧妙的把学生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又如教学物万里的《小池》诗,在学习“树阴照水爱晴柔”时,组织语言启发学生想象:“让我们想象一下,清清的小池边,新长成的树叶连成片片树荫,树荫映照在不里,好象也非常喜欢这柔美的风光”。随着老师的描绘,学生眼前浮现出初夏小池柔美的景象,领悟初夏生机勃勃的意境。
  五、通过诵读精讲品味诗意,欣赏诗境
  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诵读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有谁能一下子读懂所有的书呢?在阅读教学中,阅读鉴赏有其自身的规律,相当程度上要求融入求实求真“力求甚解”的“科学”的态度。但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必有这些顾忌了。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而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
  2、注重讲比较生疏的字词。如“煮豆烧豆萁”的“萁”,“谓城朝雨泡轻尘”的“谓”,“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
  3、注重讲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乃知万事空”的“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者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
  总之,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上芽。如果一味的追求成绩,一味的扎实基础,那么,古诗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必将有所褪色。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目标不允我们这样做,让我们常记爱国诗人屈原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征程上为古诗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让古诗文教学的花朵开得更加鲜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