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强化学生的画图解题能力
【作者】 周 黔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黄丝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我们经常要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应用题。因为利用线段图可以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而且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线段图的教学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强化学生的画图解题能力呢?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感受画图解题的巧妙,激发学生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线段图的奇妙作用,才会使他们萌生学习的意愿,由老师的“要我画”变成“我要画”。
(一)呈现数量关系,提高理解能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形象,从而让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例如,小淘气有故事书25本,比笑笑少12本,笑笑有多少本?这道题看似容易,但“比( )多( )”“比( )少( )”的应用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弄不清楚,而线段图的正确使用就能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判断。
(二)实现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维
例如,四年级有学生100人,五年级的学生是四年级的4倍,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多多少人?一般解法为:100×4-100=300(人)。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先表示数量(画线段图略),再分析数量关系。仔细看图可得知:四年级人数是1倍量,五年级的人数是4个1倍量,五年级比四年级人数多了几个1倍量,那么求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多多少也就是求多几个1倍量,列式为100×(4-1)=300(人)。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解答了问题,找到了解题的乐趣,真正感受到了线段图的奇妙作用。
二、以生为主,培养学生的画图解题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培养学生画线段图解题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生为主”。
(一)画线段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教师在考虑是否画线段图时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教学“敏感”,要能透过学生的神态、言语、动作等外部表征准确洞察学生是否具有心理需求和客观困难。教师画线段图是“善解人意”的关怀与帮助,而且由于它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所以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画线段图,应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
在学生具备画线段图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予学生“怎样画”的自主权,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由构造,这样才能产生完美的线段图。
例如,教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开展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跳远的人数5人,拍球的人数是跳远的4倍吗?
师:你知道拍球的人数为什么可以用5×4=20来计算吗?
生2:因为拍球的人数是5人的4倍。
生3:因为5人的4倍也就是4个5,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所以说,像这样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得用乘法来计算。
学生个体是鲜活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各有不同,学生会借助自己的经验解释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很多图形,都可以视做是线段图的雏形或草图。在上面的教学中,其中一个知识点——认识线段图(线段图在本课时出现)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教师为了让学生自然、形象地认识它,并亲身体验它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模拟出线段图的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办法。案例中的那位学生用“一根小棒表示5人”这一绝妙的想法,使原本有些苦思冥想的同学豁然开朗,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哦,明白了”的惊喜。从学生认识线段图的过程来看,尽管他们有过疑惑、迷茫,然而就在一次次的操作活动中,慢慢地“创造”了线段图,对线段图的理解及其作用的认识逐渐趋向丰满和深刻。
(三)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画图能力
1.指导画线段图解题应循序渐进。线段图的运用应契合学生当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并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求细水长流,达成最终目标。对于低年段学生,教师对线段图教学的具体要求可以放低些,如让学生看懂线段图,通过看线段图编应用题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可以通过看线段图列出算式,使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题意和数量关系。下面我就以教学北师大版第三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老师通过让低年级的学生看图编应用题,说出线段图的题意及数量关系,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达到“眼见为熟”的程度。
对于中年段学生,教师可以他们要求根据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教师要求用较简洁的方式表示题意,初步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初步渗透画线段图方法的指导。
对于高年段学生,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能自主、灵活地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解题分析,具有独立画一个正确、完整的线段图的能力。
2.指导画线段图应“千方百计”。由于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当是线段图构造的先行者、主导者,利用线段图的形象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同时,教师也应成为学生线段图构造的示范者、指导者,帮助学生获得画线段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对称点拨法、集中会聚法、分层对应法等。对于线段图的形成与它的画法,教师也要把握好时机。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线段图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题中的数量关系在线段图上清晰地呈现出来,把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线段图的有机运用,让线段图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制胜法宝。
一、让学生感受画图解题的巧妙,激发学生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线段图的奇妙作用,才会使他们萌生学习的意愿,由老师的“要我画”变成“我要画”。
(一)呈现数量关系,提高理解能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形象,从而让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例如,小淘气有故事书25本,比笑笑少12本,笑笑有多少本?这道题看似容易,但“比( )多( )”“比( )少( )”的应用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弄不清楚,而线段图的正确使用就能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判断。
(二)实现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维
例如,四年级有学生100人,五年级的学生是四年级的4倍,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多多少人?一般解法为:100×4-100=300(人)。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先表示数量(画线段图略),再分析数量关系。仔细看图可得知:四年级人数是1倍量,五年级的人数是4个1倍量,五年级比四年级人数多了几个1倍量,那么求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多多少也就是求多几个1倍量,列式为100×(4-1)=300(人)。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解答了问题,找到了解题的乐趣,真正感受到了线段图的奇妙作用。
二、以生为主,培养学生的画图解题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培养学生画线段图解题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生为主”。
(一)画线段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教师在考虑是否画线段图时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教学“敏感”,要能透过学生的神态、言语、动作等外部表征准确洞察学生是否具有心理需求和客观困难。教师画线段图是“善解人意”的关怀与帮助,而且由于它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所以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画线段图,应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
在学生具备画线段图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予学生“怎样画”的自主权,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由构造,这样才能产生完美的线段图。
例如,教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开展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跳远的人数5人,拍球的人数是跳远的4倍吗?
师:你知道拍球的人数为什么可以用5×4=20来计算吗?
生2:因为拍球的人数是5人的4倍。
生3:因为5人的4倍也就是4个5,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所以说,像这样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得用乘法来计算。
学生个体是鲜活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各有不同,学生会借助自己的经验解释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很多图形,都可以视做是线段图的雏形或草图。在上面的教学中,其中一个知识点——认识线段图(线段图在本课时出现)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教师为了让学生自然、形象地认识它,并亲身体验它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模拟出线段图的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办法。案例中的那位学生用“一根小棒表示5人”这一绝妙的想法,使原本有些苦思冥想的同学豁然开朗,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哦,明白了”的惊喜。从学生认识线段图的过程来看,尽管他们有过疑惑、迷茫,然而就在一次次的操作活动中,慢慢地“创造”了线段图,对线段图的理解及其作用的认识逐渐趋向丰满和深刻。
(三)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画图能力
1.指导画线段图解题应循序渐进。线段图的运用应契合学生当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并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求细水长流,达成最终目标。对于低年段学生,教师对线段图教学的具体要求可以放低些,如让学生看懂线段图,通过看线段图编应用题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可以通过看线段图列出算式,使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题意和数量关系。下面我就以教学北师大版第三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老师通过让低年级的学生看图编应用题,说出线段图的题意及数量关系,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达到“眼见为熟”的程度。
对于中年段学生,教师可以他们要求根据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教师要求用较简洁的方式表示题意,初步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初步渗透画线段图方法的指导。
对于高年段学生,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能自主、灵活地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解题分析,具有独立画一个正确、完整的线段图的能力。
2.指导画线段图应“千方百计”。由于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当是线段图构造的先行者、主导者,利用线段图的形象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同时,教师也应成为学生线段图构造的示范者、指导者,帮助学生获得画线段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对称点拨法、集中会聚法、分层对应法等。对于线段图的形成与它的画法,教师也要把握好时机。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线段图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题中的数量关系在线段图上清晰地呈现出来,把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线段图的有机运用,让线段图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