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措并举 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 秦保琴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比喻:语文老师是温柔多情的妈妈,数学老师是严肃索然的父亲。形同父亲的数学老师,我们如何来博得学生的喜爱呢?我觉得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一块很强的吸铁石。因此,每上一节课,我总要问自己“教什么”,“怎样教”,努力使自己做到把握教材的实质,明确教学目标,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秀的、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结构和方法,把知识点教到位,教扎实,让学生乐学、善思。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前,先创设了一个情景,问:看到“圆”这个字,你联想到什么?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
  2、导课新颖,产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引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加上巧妙地创设教学、思维情境,使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例如五年级接班时我发现学生对文字题缺乏分析方法,课一开始,我一言不发,在黑板上板书:“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学生睁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缩句。这时,学生忍不住了问老师:“这节课不是语文课!”老师还是一言不发,等学生缩句后,教师又在这句话的下面写上“45加上1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缩句,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这样的导课,不仅教给学生分析文字题的方法,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与探究。
  3、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儿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一般都不采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教学素材。
  4、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我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具体实物,然后让学生来观察,触摸、讨论、交流,得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测量、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通过动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们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5、运用直观,发展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6、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我设计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38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当同学们说出用归一法,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法等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7、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获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结课的:本节课我们班大约有2/3的同学令老师十分满意,大约1/10的同学还需努力,想想看各有多少人?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结课的:伸出我们的食指,让我们为这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另外,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为了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我还尝试设置了一份作业:以学生向老师提问的形式,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确定分数的高低,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分数就越高。没有问题提的人,那么全班同学都将向他发问。这样一来,大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