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培养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作者】 大次仁拉姆
【机构】 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总结出来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愈加重要,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实验教师长期探讨的课题。
物理学习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所以,加强实验教学,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必要途径。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增加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增加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怀有兴趣,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实验调查表明:初中生普遍喜欢物理实验,非常喜欢的约占97%左右,而且学生对物理兴趣实验尤为感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时,才能对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广泛的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我在讲到《电阻》知识时是这样做的:上课前把两节干电池(放到盒子里不让学生看见)、一个小灯泡和小玻璃条用导线串联起来,再准备酒精灯,一上课,便问学生:“大家见过酒精灯能点亮灯泡吗?下面请注意观察。”接着用酒精灯去加热小玻璃条,5、6秒钟后,灯泡亮了,这时班内顿时沸腾了,然后导入新课。以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设计,同学们整节课便会好奇并专心的听完。另外还可以用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如皇冠之谜、飞行员抓子弹、鸟弹、科幻小说《往日之光》等。
因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养成爱学习物理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以及学好物理可以产生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在快乐中学习,就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及电教手段为课堂服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实验能验证课本中未验证的知识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众所周知,我们自从换上课改实验区物理教科书以后,发现现成的知识没了,现有的定律消失了,摆在面前的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七个科学实验探究步骤,从而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例如: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测密度、测长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力的作用效果等等。当然,以上七个步骤在中考试题中不一定全部都要考察学生,很显然,今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起了很大作用。这也体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近两年来我市中考试卷从命题上特别重视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察性的题目,应加以重视。
三、增加实验能比较鉴别去伪存真
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物理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帮助学生揭开现代科技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种亲切感,当然在揭开现代科技“神秘面纱”的同时,我们要比较鉴别去伪存真。例如,在我们讲述《声音的产生》一节中,讲到蜜蜂动听的嗡嗡声是由翅膀产生的振动,这一规律,多年来没有被否认过,而04年湖北的小女孩聂丽在学到本节知识后,在头脑中产生了质疑,通过自己课下亲自抓蜜蜂做实验,验证了我们课本上多年来亘古不变的知识性错误,这一实验也征服了众多物理学界有权威的人士,难道在科学实验的道路上真有年龄的差距吗?再如,每年冬季市场上畅销的名牌波斯登羽绒服,一些促销员在向消费者介绍时说“是纳米材料做的,并且也不贵,才300多块钱,”难道新科研产品纳米材料真那么便宜吗?这让我们感到质疑,在讲解纳米知识后使学生了解了纳米材料与引入纳米技术的区别,避免以后再上当。
另外教科书中的知识:密度、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都能通过实验、比较鉴别从而去伪存真,中考命题现在已紧密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增强了现代科技气息,应加以重视。
四、增加实验能有效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天赋所能和整体素质的表现,它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及积极改造自己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但目前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是这样大胆探索的,通过去年我市教育局组织的实验创新大赛找准了方向。第一,在教学中把传授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论思维。第二,在教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大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中创新。对于一个实验结论,起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肤浅,要提出有分量的问题需要一个引导过程,在教学上应提倡学生举一反三的科学态度,大胆设想,敢于实验。在师与生相互实验中找到新的答案。许多创新性的答案如果没有学生平日的实验练习,是不可能得出来的。第三,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操作原理的教学,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理解掌握,才能在灵活运用中创新。
物理学习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所以,加强实验教学,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必要途径。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增加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增加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怀有兴趣,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实验调查表明:初中生普遍喜欢物理实验,非常喜欢的约占97%左右,而且学生对物理兴趣实验尤为感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时,才能对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广泛的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我在讲到《电阻》知识时是这样做的:上课前把两节干电池(放到盒子里不让学生看见)、一个小灯泡和小玻璃条用导线串联起来,再准备酒精灯,一上课,便问学生:“大家见过酒精灯能点亮灯泡吗?下面请注意观察。”接着用酒精灯去加热小玻璃条,5、6秒钟后,灯泡亮了,这时班内顿时沸腾了,然后导入新课。以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设计,同学们整节课便会好奇并专心的听完。另外还可以用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如皇冠之谜、飞行员抓子弹、鸟弹、科幻小说《往日之光》等。
因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养成爱学习物理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以及学好物理可以产生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在快乐中学习,就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及电教手段为课堂服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实验能验证课本中未验证的知识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众所周知,我们自从换上课改实验区物理教科书以后,发现现成的知识没了,现有的定律消失了,摆在面前的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七个科学实验探究步骤,从而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例如: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测密度、测长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力的作用效果等等。当然,以上七个步骤在中考试题中不一定全部都要考察学生,很显然,今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起了很大作用。这也体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近两年来我市中考试卷从命题上特别重视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察性的题目,应加以重视。
三、增加实验能比较鉴别去伪存真
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物理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帮助学生揭开现代科技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种亲切感,当然在揭开现代科技“神秘面纱”的同时,我们要比较鉴别去伪存真。例如,在我们讲述《声音的产生》一节中,讲到蜜蜂动听的嗡嗡声是由翅膀产生的振动,这一规律,多年来没有被否认过,而04年湖北的小女孩聂丽在学到本节知识后,在头脑中产生了质疑,通过自己课下亲自抓蜜蜂做实验,验证了我们课本上多年来亘古不变的知识性错误,这一实验也征服了众多物理学界有权威的人士,难道在科学实验的道路上真有年龄的差距吗?再如,每年冬季市场上畅销的名牌波斯登羽绒服,一些促销员在向消费者介绍时说“是纳米材料做的,并且也不贵,才300多块钱,”难道新科研产品纳米材料真那么便宜吗?这让我们感到质疑,在讲解纳米知识后使学生了解了纳米材料与引入纳米技术的区别,避免以后再上当。
另外教科书中的知识:密度、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都能通过实验、比较鉴别从而去伪存真,中考命题现在已紧密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增强了现代科技气息,应加以重视。
四、增加实验能有效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天赋所能和整体素质的表现,它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及积极改造自己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但目前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是这样大胆探索的,通过去年我市教育局组织的实验创新大赛找准了方向。第一,在教学中把传授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论思维。第二,在教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大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中创新。对于一个实验结论,起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肤浅,要提出有分量的问题需要一个引导过程,在教学上应提倡学生举一反三的科学态度,大胆设想,敢于实验。在师与生相互实验中找到新的答案。许多创新性的答案如果没有学生平日的实验练习,是不可能得出来的。第三,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操作原理的教学,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理解掌握,才能在灵活运用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