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参与式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运用初探
【作者】 潘春玲
【机构】 广西柳州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模式。它是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通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本文通过分析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实施参与性教学的意义,简单的探讨如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参与式教学。
关键词:参与性教学;意义;运用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随着婴幼儿生育高峰的临近,使得“幼儿园短缺”、“幼儿入园难”、“幼师短缺”等问题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为了解决幼儿入园难的社会问题,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幼儿教育,除了公立园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外,民办幼儿园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素质幼儿师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由于办学经验不足、专业了解不够、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素质等问题,对幼师生的培养效果不甚理想。在此我简单的谈一谈如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有效的进行教学。
1.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参与式教学的主要意义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他们学习的大多是专业理论课(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保健学、幼儿教师口语、儿童文学等)和专业技能课(如钢琴、舞蹈、声乐、手工、绘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这些课程相互渗透又各有其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加上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至农村,由于中考落榜或迫于家长压力而来到中职学校,本身基础差、学习兴趣低、对专业不了解或了解有偏差、对钢琴、舞蹈、声乐、绘画等技能的基础为零,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现在很多的中职教师恰恰是如此教学——理论课都用讲授法,技能课只用示范法、练习法,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参与式教学就很有必要,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师生平等互动、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参与式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环境和途径,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接触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实施参与式教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转变观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在教学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考试追求标准化的答案,造成“千人一面”、“一刀切”的局面。在学生管理上同样追求统一。学生从小就被教导,要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不要有“越轨”行为。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得不到发挥,个性也无从生长。
2.2精心备课
2.2.1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对各教材、教参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明确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明确重难点,在教学中做到内容充实,不照本宣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2.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2.3认真编制导学单。导学单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3学会倾听
教育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倾听和应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总是牢牢地掌握着教育活动的话语权,说得太多,听得太少;学生常常没有说话的权利,只有洗耳恭听的义务,学生的发言无足轻重。因此造成了学生在上课时沉默寡言,不敢说话的状态,教师常常弄不明白学生究竟有没有听课,有没有听懂。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做一个讲授者,还要做一个反应敏捷的倾听者,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从而做出应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在倾听时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着几个能力强的学生,置其他学生于不顾;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兼顾各组学生,不要厚此薄彼;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尤其是与自己不一致的想法,甚至是错误的想法。
其次,教师在倾听时要有耐心,不能只听一半,就主观地做出判断。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看见教师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原因就是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或者学生答错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把话说完,否则就很难真正的了解学生,更不用说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
最后,教师在倾听时不要带自己的感情色彩和先入为主的想法,不要对学生抱有任何成见,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的想法客观的呈现出来。
参与式教学不仅是教法上的改变,更是观念上的更新,它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不同知识和不同背景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让学生能够解放思想,拓展思维,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玲.小学数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设计浅谈.[J].新课程学习(下),2014(07)
[2]陈曙黎.参与式教学初探.[J].课外阅读,2012(24)
[3]陈述武.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2010(12)
[4]王顺良.浅析参与式教学法.[J].甘肃日报(兰州),2010(05)
关键词:参与性教学;意义;运用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随着婴幼儿生育高峰的临近,使得“幼儿园短缺”、“幼儿入园难”、“幼师短缺”等问题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为了解决幼儿入园难的社会问题,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幼儿教育,除了公立园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外,民办幼儿园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素质幼儿师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由于办学经验不足、专业了解不够、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素质等问题,对幼师生的培养效果不甚理想。在此我简单的谈一谈如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有效的进行教学。
1.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参与式教学的主要意义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他们学习的大多是专业理论课(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保健学、幼儿教师口语、儿童文学等)和专业技能课(如钢琴、舞蹈、声乐、手工、绘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这些课程相互渗透又各有其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加上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至农村,由于中考落榜或迫于家长压力而来到中职学校,本身基础差、学习兴趣低、对专业不了解或了解有偏差、对钢琴、舞蹈、声乐、绘画等技能的基础为零,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现在很多的中职教师恰恰是如此教学——理论课都用讲授法,技能课只用示范法、练习法,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参与式教学就很有必要,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师生平等互动、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参与式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环境和途径,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接触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实施参与式教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转变观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在教学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考试追求标准化的答案,造成“千人一面”、“一刀切”的局面。在学生管理上同样追求统一。学生从小就被教导,要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不要有“越轨”行为。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得不到发挥,个性也无从生长。
2.2精心备课
2.2.1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对各教材、教参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明确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明确重难点,在教学中做到内容充实,不照本宣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2.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2.3认真编制导学单。导学单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3学会倾听
教育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倾听和应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总是牢牢地掌握着教育活动的话语权,说得太多,听得太少;学生常常没有说话的权利,只有洗耳恭听的义务,学生的发言无足轻重。因此造成了学生在上课时沉默寡言,不敢说话的状态,教师常常弄不明白学生究竟有没有听课,有没有听懂。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做一个讲授者,还要做一个反应敏捷的倾听者,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从而做出应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在倾听时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着几个能力强的学生,置其他学生于不顾;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兼顾各组学生,不要厚此薄彼;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尤其是与自己不一致的想法,甚至是错误的想法。
其次,教师在倾听时要有耐心,不能只听一半,就主观地做出判断。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看见教师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原因就是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或者学生答错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把话说完,否则就很难真正的了解学生,更不用说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
最后,教师在倾听时不要带自己的感情色彩和先入为主的想法,不要对学生抱有任何成见,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的想法客观的呈现出来。
参与式教学不仅是教法上的改变,更是观念上的更新,它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不同知识和不同背景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让学生能够解放思想,拓展思维,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玲.小学数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设计浅谈.[J].新课程学习(下),2014(07)
[2]陈曙黎.参与式教学初探.[J].课外阅读,2012(24)
[3]陈述武.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2010(12)
[4]王顺良.浅析参与式教学法.[J].甘肃日报(兰州),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