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特色学校
【作者】 刘香玉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未来最具有竞争力并最终能胜出的民族,一定是阅读能力最强的民族。
为了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我校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营造书香校园,创建特色学校”活动,学校将每年4月份设立为校园“阅读月”。学校加强了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并尝试建立开放式图书广场、每班配备图书架,重视超文本图书馆的建设,研究利用网络开展阅读。学校提供专门、保量的阅读时间给师生,鼓励学生家庭建设家庭图书架,形成“书香家庭”。学校图书室向全体师生及家庭开放,本着基础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经典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为小学生、教师阅读推荐书目各100种。我们还将成立“书香俱乐部”,作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指导各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生生共读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全面营造“读书氛围”。为进一步将读书活动走向深入,全面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积极为师生搭建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当全体师生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时,阅读已悄然成为学校最亮丽的风景。读书,读课本以外的好书,正在成为学校师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与学校特色。
一、走进书香园地,师生共读名著。
开展师生读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通过阅读中外名著、教育著作,让大家真正地融入社会,激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不断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充实自我,做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人,让读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乐园。
(一)读书活动,师生共造书香校园。
利用“师生阅读文库”提供教师必读书目100本,有效组织相关读书研讨活动;在学生中组织开展有计划的读书活动,开展专题性的读书月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本》和古诗词背诵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日记教育,师生共同心灵漫步。
倡导师生立足于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认真写好日记、随笔、在写好日记、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成功和失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超越和提升,情操得到陶冶,人文精神得到凝聚与提升。具体实施办法:
1、重视师生的读书活动,加强书香校园建设。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要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并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开设阅读课,制定阅读课的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及考评方案,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2、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语文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孩子的阅读应该有一个整体策划和引领。课外阅读应以经典名作为主,不要让那些功利性的作文选阅读填埋了孩子童年阅读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营造“书香班级”,让经典陪伴童年,让书香浸润岁月。
(1)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60首;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8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80首;
(2)必读书目---根据阅读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本;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5本;
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
3、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1)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
(2)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日记写作兴趣,有计划地将读书、日记写作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并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
(3)学校各个班级成立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
(4)学校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的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5)建立长效的购书机制(学校每学期添购部分新书,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采购)和读书活动奖励机制。
4、教师读书活动的要求及措施:
(1)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2-3本教育论著。
(2)每位中青年教师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书的同时,要写好读书笔记(教育随笔),每月不少于2篇(包括教育反思)。
(3)建立学校教育论坛,鼓励青年教师在论坛上建立主题贴,参加论坛讨论,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丰富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
(4)学校定期对每位教师的读书笔记做好统计工作,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秀读书笔记”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5)学校定期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督促检查,并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建章立制,奖惩并举,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师生共写随笔,营造精神家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坚持的阅读学习,还需要积极去思考,开展师生共写随笔活动,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师生超越自我。
(一)教师随笔:
1、每位教师坚持写读书笔记,每月写好两篇随笔,鼓励写个人教育博客。
2、写好教后反思,每上完一个教学内容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回顾、总结得失。
3、实行听课汇报制度,教师外出听课后要对所听的课进行思考,形成书面的听课心得,在教师会议上进行发言,并开设实验研究课。
4、每学期举办教师教育随笔评选。
5、学期末汇编教师随笔集。
(二)学生日记:
1、规定高年级学生每天写日记,中年级学生每周三篇日记,低年级学生写周记。
2、教师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点评、辅导,将优秀的学生日记在校园网上发表。
3、班级定期举办学生日记交流活动。
4、以年级组为单位,举办日记竞赛。
三、多层次读写,提升了师生能力。
阅读活动的开展也使师生获益颇多。教师通过阅读,具有相对开放的胸怀、宽阔的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坚持教育随笔的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在教育随笔的写作过程中,实现了“师生共写随笔,培育质朴清新的人文精神”。一年多来,我校有20多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发表获奖,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与书为友,群居式的读书文化环境的建设使他们获益匪浅,阅读面广了,视野开阔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如果说刚开始多少有一些应付的成分,但随着一篇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许多同学在读写大赛上获奖,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一年来,共有,30多篇学生作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获奖40多人次。
总之不断的实践、研究与学习,让我们的教师在书香的引领下脱颖而出,让我们的学生在书香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以书香提炼人文,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使我们的校园凸显书香特色,结出累累硕果。
为了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我校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营造书香校园,创建特色学校”活动,学校将每年4月份设立为校园“阅读月”。学校加强了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并尝试建立开放式图书广场、每班配备图书架,重视超文本图书馆的建设,研究利用网络开展阅读。学校提供专门、保量的阅读时间给师生,鼓励学生家庭建设家庭图书架,形成“书香家庭”。学校图书室向全体师生及家庭开放,本着基础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经典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为小学生、教师阅读推荐书目各100种。我们还将成立“书香俱乐部”,作为师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指导各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生生共读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全面营造“读书氛围”。为进一步将读书活动走向深入,全面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积极为师生搭建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当全体师生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时,阅读已悄然成为学校最亮丽的风景。读书,读课本以外的好书,正在成为学校师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与学校特色。
一、走进书香园地,师生共读名著。
开展师生读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通过阅读中外名著、教育著作,让大家真正地融入社会,激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不断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充实自我,做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人,让读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乐园。
(一)读书活动,师生共造书香校园。
利用“师生阅读文库”提供教师必读书目100本,有效组织相关读书研讨活动;在学生中组织开展有计划的读书活动,开展专题性的读书月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本》和古诗词背诵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日记教育,师生共同心灵漫步。
倡导师生立足于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认真写好日记、随笔、在写好日记、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成功和失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超越和提升,情操得到陶冶,人文精神得到凝聚与提升。具体实施办法:
1、重视师生的读书活动,加强书香校园建设。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要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并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开设阅读课,制定阅读课的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及考评方案,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2、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语文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孩子的阅读应该有一个整体策划和引领。课外阅读应以经典名作为主,不要让那些功利性的作文选阅读填埋了孩子童年阅读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营造“书香班级”,让经典陪伴童年,让书香浸润岁月。
(1)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60首;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8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80首;
(2)必读书目---根据阅读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本;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5本;
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
3、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1)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
(2)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日记写作兴趣,有计划地将读书、日记写作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并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
(3)学校各个班级成立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
(4)学校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的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5)建立长效的购书机制(学校每学期添购部分新书,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采购)和读书活动奖励机制。
4、教师读书活动的要求及措施:
(1)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2-3本教育论著。
(2)每位中青年教师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书的同时,要写好读书笔记(教育随笔),每月不少于2篇(包括教育反思)。
(3)建立学校教育论坛,鼓励青年教师在论坛上建立主题贴,参加论坛讨论,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丰富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
(4)学校定期对每位教师的读书笔记做好统计工作,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秀读书笔记”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5)学校定期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督促检查,并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建章立制,奖惩并举,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师生共写随笔,营造精神家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坚持的阅读学习,还需要积极去思考,开展师生共写随笔活动,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师生超越自我。
(一)教师随笔:
1、每位教师坚持写读书笔记,每月写好两篇随笔,鼓励写个人教育博客。
2、写好教后反思,每上完一个教学内容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回顾、总结得失。
3、实行听课汇报制度,教师外出听课后要对所听的课进行思考,形成书面的听课心得,在教师会议上进行发言,并开设实验研究课。
4、每学期举办教师教育随笔评选。
5、学期末汇编教师随笔集。
(二)学生日记:
1、规定高年级学生每天写日记,中年级学生每周三篇日记,低年级学生写周记。
2、教师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点评、辅导,将优秀的学生日记在校园网上发表。
3、班级定期举办学生日记交流活动。
4、以年级组为单位,举办日记竞赛。
三、多层次读写,提升了师生能力。
阅读活动的开展也使师生获益颇多。教师通过阅读,具有相对开放的胸怀、宽阔的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坚持教育随笔的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在教育随笔的写作过程中,实现了“师生共写随笔,培育质朴清新的人文精神”。一年多来,我校有20多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发表获奖,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与书为友,群居式的读书文化环境的建设使他们获益匪浅,阅读面广了,视野开阔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如果说刚开始多少有一些应付的成分,但随着一篇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许多同学在读写大赛上获奖,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一年来,共有,30多篇学生作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获奖40多人次。
总之不断的实践、研究与学习,让我们的教师在书香的引领下脱颖而出,让我们的学生在书香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以书香提炼人文,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使我们的校园凸显书香特色,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