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新课改下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作者】 冯佳敏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加强环保方面的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下可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渗透这一教育,让学生从理性和感性的双重方面得到全面的熏陶。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教学;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
  有句俗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我们带着美好憧憬步入未来的同时,也为人类不得不面临的诸多问题而担忧。近些年来频繁的地质灾难、极端的反常气候,无不让还健在的人们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现在人们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乃至科幻小说等渠道可不断地听到环境学家和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种种警告和呼吁,街头巷尾、游览胜地到处可以见到醒目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布告、公告和宣传标语。环境污染问题好像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现实面前,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勇于承担这样一份保护环境的责任。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呼声。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使其拥有良好的保护环境的行为和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海洋污染、淡水缺乏、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植被减少、生物种灭群,食品污染、有毒化学品等方面来看,绝大多数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从环境污染物的组成上看。有约70%属于化学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滞后的科技管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政府已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落实。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传播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已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重视环保教育的渗透,这是我们教师应努力尝试的一个方向。
  专研教材,寓环保教育于化学课堂教学中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注意环保教育的渗透。人教版必修模块《化学II》还专门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为主题,旨在教育学生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很多章节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别指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人教版选修I模块《化学与生活》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讲述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居室污染等。在介绍各种污染危害的同时,还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去治理这些污染。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大量精选图片,让学生从一幅幅画面中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如:汽车尾气、工厂烟囱排出的滚滚浓烟,一只全身沾满石油的海鸟;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些画面对学生内心世界的触动。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也会结合生活实际列举身边的一些例子,如:农忙季节大量焚烧秸秆,整个上空都笼罩着一片浓浓的烟雾,夏季学校红桥下的水池里的水华现象等等;借助这些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采取什么措施处理这些环境问题;同样还可以通过课本中的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和“资料卡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认识含硫、含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成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以及化工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提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当然除了教材,我们也可通过其它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方面的教育,如: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去改进目前的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从中去体验实验装置中有毒气体的处理等;另外也可从化学试题的取材上做文章,如:原子经济和原子利用率的相关问题。
  关注生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仅仅依靠化学课堂上的理论传授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环境保护的概念从理论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对他们进行理性和感性双重方面的熏陶。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说是为学生就这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从一开始的选题,到最后的结题,无不让学生体验其中,这比老师单一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更具感染力!结合生活实际,我为同学们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即《调查废旧电池的危害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回收》,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通过上网查阅、走访调查了解了电池的用处、发展史以及废旧电池的种种危害。生活中随意丢弃的电池对于环境产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会引起土壤污染、水污染,还会造成金属的浪费。即使如此,人们对于回收利用废旧电池的意识还是很薄弱的。针对此,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还分组对周边居民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学生在其心得体会中写到:从开始的无知到现在的付诸行动,表明了我在成长,这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最大的收获!从中我也感受到这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同时在思想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珍惜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提及许多与环境相关的话题,对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更加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永远伴随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