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宁化客家山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

【作者】 洪丽琳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大力推进,随着“学.导.用”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音乐课程本土教材的开发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初中音乐课堂如何加大宁化本土客家山歌的开发力度?如何充分利用客家山歌的资源优势?这是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本文以宁化客家山歌为主,就初中音乐课堂对客家山歌的开发与运用作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宁化客家山歌、初中、音乐教学、开发、运用
  一、引宁化客家山歌进音乐课堂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宁化客家山歌,如果追溯源头,可以说它承接了《诗经》的民歌风格,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宁化,作为客家祖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还有与本土融合的软文化。作为中原战乱南移的客家人,其实在风俗习惯和方言中较好的保留了我国古代的中土文化特色。宁化客家山歌因其用客家方言演唱,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也充分融入了古代传统的特质。它取材广泛,语言优美,和《诗经》一样,歌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也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因此,把宁化客家山歌引进音乐课堂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
  2、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播
  宁化客家文化是我国古代中土文化保留较好的样板,其方言与中国古代文言文可以较好的对接。继承、保护好宁化客家文化其实就是在继承、保护我国古代的中土文化。宁化客家山歌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开发潜力和价值。当前,当地政府正在打好客家祖地这一亮点品牌,希望藉此可以招商引资,更好的发展宁化经济。宁化客家山歌进入音乐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客家学子了解客家文化,发扬客家文化,传播客家文化。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宁化客家山歌进入课堂过程中,我们不仅继承了客家文化中的软实力,而且有利于把这一传统软实力发扬光大。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客家山歌中的音乐旋律,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客家风味的新山歌,就能将客家山歌进一步发扬光大,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开创新艺术境界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特别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入,“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推进,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充分发挥本土民歌资源优势,将宁化客家山歌与学校音乐课融为一体,将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指明新的发展方向。
  4、有利于热爱家乡情感的培养
  宁化客家山歌是我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珍贵艺术财富,在客家山歌中也是最富表现力的民歌之一。对客家山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开发,既可以深层挖掘民歌的传统文化意义,丰富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学,又可以对民间音乐资源的保护、继承、开发、弘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继承、学习、开发、弘扬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在唱响宁化客家山歌的过程中,学生就和宁化客家传统文化与风土人情联系在一起了。
  二、宁化客家山歌资源的合理开发
  宁化客家山歌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曲调多达数十种。它旋律优美,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艺术开发价值。开发客家山歌资源,有利于打造我们的客家文化;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宁化的客家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有利于发掘客家资源的文化底蕴,展现客家人南迁过程中的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有利于做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创新未来的衔接工作。我们初中音乐课程开发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新课改和“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在客家山歌的开发上坚持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将时代的呼唤与客家的风情完美结合在一起。
  1、挖掘宁化客家山歌的教育内涵
  今天的学子,对于本土的方言都不太会说,不太会听,更别提说唱客家山歌了。通过我们的音乐教学引入宁化客家山歌,可以让学生了解宁化客家山歌,进而热爱宁化客家山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与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客家人勤劳、勇敢、智慧的精神风貌发扬光大。通过革命歌曲的传唱、欣赏,让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树立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也树立对客家文化和客家人的热爱之情。初中音乐课中引入学生熟悉的宁化客家山歌展开教学,如《对面的桐子开白花》,《韭菜开花一杆心》等,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过往岁月的认识与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极探究,挖掘更多的民歌资源
  宁化客家山歌体系完美,种类繁多,与之关联的要素如独特的客家乐器。如,在2013年,《福建基础教育》杂志主编邹开煌教授还在客家祖地石壁小学开了一节公开课,传授了学生吹树叶演奏宁化客家山歌的绝技。
  当然,与宁化客家山歌相关联的不仅有独特的客家乐器,还有客家曲剧。小时候,随着戏班子风餐露宿,听着山歌,看着戏剧入眠的日子在记忆中越发鲜明。把这些儿时的故事告诉学生,他们的眼中都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现在,越来越多的宁化客家民歌的旋律和素材被运用到其它艺术模式之中。也有一些传统被很好的发扬(下转第98页)(上接第91页)光大。
  因此,初中音乐课堂,可以在宁化客家山歌资源基础上,发动师生发掘民歌背后的故事,研究民歌的发展动向,深层次挖掘民歌的潜在资源。
  3、挖掘宁化客家山歌的客家文化与时代精神
  宁化客家文化也同其他民族文化一样,既有悠久的传统,又需要结合时代精神谱写新的篇章。宁化客家文化具有丰厚的传统积淀,又有浓厚的本土底蕴,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又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下焕发出新的魅力。有时,我们也可以结合我们学校教学写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礼赞我们的宁化客家文化和风土人情、美食小吃等。这样就把客家文化、美食文化等与音乐课堂教学很好结合起来。
  三、让校园充满宁化客家山歌,营造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
  1、与宁化客家山歌零距离接触,拯救本土方言
  既要把宁化客家山歌引入课堂,又要通过宁化客家山歌的传唱推进本土方言的普及。今天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不爱用宁化方言和他们交流,导致宁化方言开始在新的一代中失传。通过音乐课的宁化客家山歌教学,教师不仅要拯救濒于消逝的宁化本土方言,还要拯救即将失传的宁化客家文化。学校和音乐教师要为宁化客家山歌教学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利用公开课、观摩课、课后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宁化客家山歌的原始风情,邀请民歌爱好者、民歌歌手等进入课堂,有助于学生感受原生态的宁化客家音乐风味。
  2、开发本土化的音乐校本教材,使教学有本可依
  要让教学有本可依,有必要做好本土宁化客家山歌的教材开发工作。教师要通过对宁化客家山歌的研究,使自己成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客家文化的研究者。可以运用多媒体创造声画结合的视频动画。设计精美的音乐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宁化客家山歌的历史及其演变。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客家风情,了解客家文化,加深他们对宁化客家音乐魅力的认识。
  3、打造校园客家山歌环境,渗透客家文化
  校园广播可以播放宁化客家山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还可以在广播中对宁化客家山歌作出赏析,对其作品背景和内容有所介绍,要不定期举行校园宁化客家山歌歌手赛和宁化客家音乐知识竞赛,以激发学生对本土客家音乐的浓厚兴趣。
  4、开好客家文化知识讲座,有助于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听客家文化知识讲座,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宁化客家山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可以邀请宁化客家山歌唱得好的老师、歌手、民间艺人进行现场演唱,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介绍与客家文化和客家山歌有关的知识。如客家人的风俗介绍,客家山歌的特点、风格、演唱技巧等。以加深学生对客家文化和客家山歌的认识。
  5、鼓励学生参与宁化客家山歌的传唱活动
  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师利用课余辅导了一批宁化客家山歌的小歌手。课间,我们的校园常常充满了客家的歌声,那种自由、灵动、奔放、热烈、活泼的氛围,也影响了其他的老师和同学,使大家沉浸在音乐美的世界中。我们学校在体育艺术节还专门举办了宁化客家山歌师生演唱会。师生们欢聚一堂,共同表达了客家人的新时代风貌。我们县也将举办宁化客家山歌演唱会,由各个学校选送宁化客家山歌,举行宁化客家山歌大赛。这些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传唱的积极性,保证了宁化客家山歌后继有人。
  初中音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对宁化客家山歌的开发和运用,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把整理和保留原汁原味的宁化客家山歌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大力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这样,宁化客家山歌才能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推动和带动初中音乐课堂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有忠,客家山歌在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07期;
  2、高丽琴,谈民族风格旋律之继承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1、6;
  3、吴越,闽西客家山歌的传播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2010、6;
  4、杨口,让多彩旋律在校园遍地开花[J],考试周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