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TBL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 罗丽芳1 耿 莉2 罗丽娟2 史莉华3

【机构】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1;解放军第一医院2;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了探索团队学习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随机抽取105名护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T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统计学习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TBL教学模式提高护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TBL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团队协作
  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Michaelsen等人正式提出﹝1﹞。目前,国际上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医学教育接受并应用TBL。2009年,中山大学医学部王庭槐教授率先将TBL教学模式引入我国﹝2﹞。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将所学知识在复杂的临床实际中进行灵活应用。为满足当前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将TBL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本研究通过实施TBL模式,验证TBL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4年9月~2014年12月,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级四年制护理专业33班52名护生为试验组,35班53名护生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均为17~19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的授课内容、教学资源、学时安排、教学目标和进度均一致,由同一授课教师授课。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教师授课,护生听课,获取教学内容和要点,记录笔记,完成作业。
  1.2.2 试验组教学方法 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向护生说明开展TBL教学模式的意义、实施步骤和方法。将拟实施TBL教学的章节(小儿肺炎、腹泻病、小儿贫血)告知学生。教师课前充分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点和学习辅导资料,科学设计,准备预习认定测试的试卷,准备团队任务,即应用性练习的案例,和临床一线儿科主管护师共同商讨案例,围绕案例提出问题。⑴组建小组:将试验组分为10个小组,每组5~6人。根据前期成绩将好、中、差的学生依次分到各组中,组内成员选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协调组内的合作学习。⑵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将有关教学资料、临床案例发放给学生,并告知护生课堂上进行个人和小组测试,且课堂测试成绩纳入期末考核,每次课各占10%。护生根据教学要点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图书馆等方式搜集资料做好相关预习、准备。⑶个人测试:于课堂上的最初10分钟完成。每名学生独立完成预习认定测试的试卷1份,为20道单选题,题目相对简单,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题3分,共60分。闭卷测验个人对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护生相互交换试卷评分,按时收回并分析。⑷小组测试:在个人测试之后立即进行,为10道单选题,包括A、B、C、D四个选项,每题4分,共40分。题目稍难,所列选项有较大的干扰性,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和积极讨论。应用即时反馈评估技术﹝3﹞,通过刮涂卡的方式对问题的答案获得即时反馈的测试系统,答案正确,刮开涂层可见符号提示,答案错误,刮开涂层无符号提示。第一次刮到以符号表示的正确答案整组成员得4分,第二次刮到符号整组得2分,第三次刮到符号整组得1分,第四次刮到到符号时得0分。时间为20分钟,各组代表踊跃发言,教师答疑,收回刮卡并分析。⑸应用性练习:教师根据个人测试和小组测试的结果判断,如果觉得学生还没有掌握,则对基本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如果已经掌握则进入应用性练习﹝4﹞。为教师提前一周发给学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儿科临床护理案例,设计了考察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问题,问题难度大,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比如,腹泻病案例,患儿,女,8个月,2天前开始腹泻,稀水便,每日7~8次,有奶瓣。1天来加重,大便每日20余次,量多,伴呕吐每日2~3次,半天来排尿1次,量少。查体:T37℃,体重8㎏,精神萎靡,口干,眼窝和囟门凹陷,皮肤弹性较差。血钠135mmol/L。问题:为患儿液体疗法时如何“三定”?根据体重具体计算。如何配制混合溶液?依据补液的原则,如何安排补液顺序?补液时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每分钟滴速分别是多少?小组讨论,回答讨论结果。时间为30分钟,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分析总结。
  1.3 效果评估
  1.3.1 问卷调查 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分为四个等级,即90~100分、80~89分、60~79分、﹤60分让两组学生结合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客观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共发放调查问卷105份,回收105份,有效回收率100%。
  1.3.2 学习成绩测试 教学内容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儿科护理学理论成绩测试,题型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难易度适中,共100道,每题1分,卷面成绩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由授课教师统一阅卷。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两组的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评价方面,试验组学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结果(±s,分)

 

 

 

 


  2.2 学习成绩测试结果 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为(70.96±10.92)分,对照组成绩为(63.07±9.6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7,P﹤0.05)。说明TBL教学提高了学习成绩。
  3 讨论
  3.1 TBL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TBL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表1显示,试验组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师提前一周给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课前护生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个人测试有效促进护生系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知识,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测试即时反馈评估技术以刮开正确答案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护生愿学和乐学,表1显示,试验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性练习通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讨论,对课程材料进行辩证评估,针对临床实际问题提出护生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不同观点的学生争相发表见解,理论结合实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3.2 TBL教学模式培养护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表1显示,试验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测试和应用性练习环节需要小组共同讨论才能得出答案,这就促使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合理安排、事先分工、紧密合作、彼此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探讨,锻炼了学生在自主运行的小组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T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满意度 表1显示,试验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TBL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满意度。TBL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人人都要参与其中,尤其对 “后进生”帮助很大﹝6﹞,缩短了护生间的差距,增加了护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成绩,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3.4 存在的问题 护生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对TBL教学方法适应性较差,需要一个过程。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小组间差距较大,会使一部分护生产生一些挫折感。学生课前准备不足,临床案例讨论结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差距。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但是,TBL教学模式值得推广。我们相信,随着TBL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这些问题会逐一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海涛,易光辉,陈凯,等. 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中的应用﹝J﹞.Basic Medical Education,2014,16(4):280-283.
  ﹝2﹞徐静婷,张亚星,王玲,等. T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3,3(3):41-45.
﹝3﹞徐金梅,卢惠娟,刘桂娟.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2,27(13):62-65.
  ﹝4-6﹞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等. 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1-56.
  〔5〕陈海燕,尹志勤,李菊芳.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小儿液体疗法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537-539.
  作者简介:罗丽芳,女,33岁,本科,讲师,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60号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临床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