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开学第一课——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应该如何上?
【作者】 修 建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开学第一课对于孩子们有着怎样的意义?信息技术课的开学第一课是孩子们迈入信息技术殿堂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信息技术的开学第一课应该如何上,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科目,上课环境、地点,决定了孩子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孩子们良好的用机习惯和操作习惯,更好地促进他们信息素养的快速养成。其次,根据孩子们参差不齐的基础情况先摸清基础、兴趣,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教学,更好地促进孩子们个性化发展。最后,在学科学习伊始,让孩子们明确学科学习的思维和方法非常重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思考,怎样学习,这对孩子们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行为规范、基础、兴趣、学习方法
根据几年来从教信息技术的经验,我觉得应该安排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行为规范
1.熟悉上课环境、学习上机守则
《中小学生上机守则》:如何上课
《计算机教室损坏赔偿制度》:培养孩子爱护设备的好习惯
2.学生小组座次
每个班都划分了小组,学生进机房后按小组入座,靠门口处为1组,后面小组依次S型排列;固定好小组的位置,便于维护好课堂秩序。
3.学生坐姿
信息技术课上课的环境、地点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第一节课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计算机操作姿势,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督促、落实,让孩子们从第一节课就养成操作计算机的良好习惯,保证他们的身体尤其是眼睛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促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4.使用习惯
学生使用计算机之后,需要将显示器、鼠标垫、凳子摆放整齐,从第一节课开始培养,在不断的重复中养成好的使用习惯。
5.学科科研小组
为了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和行动走向,及时掌握课堂中学生动向、反馈课中信息,更好地和学生沟通,特设立学科班长。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是学科组长,学科班长、组长共同组成班级学科科研小组。
二、学生基础、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你想象的信息技术课是怎样的?”“你想在信息技术课上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计算机操作如何”“你有哪些方面擅长”“自己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态度是怎样的”“你喜欢哪种授课方式”以及“你对老师的建议”几大板块。根据调查分析,力争在教学中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们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科学习方法引领
讲思维,讲方法,让孩子学习的每一步都走捷径。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也不例外,第一课要引领孩子们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有的喜欢发现式学习,有的喜欢跟随演示摹仿,但是不得不承认,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密切相关。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所以我们要用其利避其害。比如,开始时要借助一些手册和教程,但是,学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己探索也许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自己不去实际尝试制作一个作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即使学完全部的教程,对信息技术也不会有深刻的把握。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第一点,根据教程、导学资料上手尝试,体验某些技术的特点。
第二点,根据实例,一步一步的去感受技术操作过程。
第三点,自定任务来设计完成,即时目标达成不甚理想,也对以后的学习甚是有益。在每一点的学习中,遇到疑难时尽量先自我探索、阅读帮助资料或因特网上查找解决的办法,然后再与同学们或老师交流,只有这样,孩子们学习过程才会更丰富,收获的才会更多。
四、学科引领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知道信息技术课对自己来说的意义,想着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玩游戏、聊天、听音乐等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应该对孩子们应该有一个引领、导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为什么开设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孩子们谈一谈他们对这门科目的看法,他们眼中的信息技术课是怎样的?他们想要获得怎样的成长?
首先,孩子们处在信息社会,是信息时代的公民,而做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价值所在:就是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在迅速发展的未来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立足,并要内化信息社会下相应信息伦理和道德观念,成长自己,提高信息素养。而信息社会最重要是信息,信息技术是孩子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工具,明确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各学科学习中,起着工具学科的作用,为自己的学习搭建平台。
其次,学科引领,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知道孩子们想什么?想干什么?信息技术课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是培养孩子们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具备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创设情景,不是单纯地强调学生获取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非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刘旭
2.《给教师的101条建议》 布鲁肖
3.《吾国教育病理》 郑也夫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5.《初中信息技术》 山东教育出版社
6.《信息技术》 泰山出版社
关键词:行为规范、基础、兴趣、学习方法
根据几年来从教信息技术的经验,我觉得应该安排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行为规范
1.熟悉上课环境、学习上机守则
《中小学生上机守则》:如何上课
《计算机教室损坏赔偿制度》:培养孩子爱护设备的好习惯
2.学生小组座次
每个班都划分了小组,学生进机房后按小组入座,靠门口处为1组,后面小组依次S型排列;固定好小组的位置,便于维护好课堂秩序。
3.学生坐姿
信息技术课上课的环境、地点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第一节课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计算机操作姿势,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督促、落实,让孩子们从第一节课就养成操作计算机的良好习惯,保证他们的身体尤其是眼睛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促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4.使用习惯
学生使用计算机之后,需要将显示器、鼠标垫、凳子摆放整齐,从第一节课开始培养,在不断的重复中养成好的使用习惯。
5.学科科研小组
为了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和行动走向,及时掌握课堂中学生动向、反馈课中信息,更好地和学生沟通,特设立学科班长。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是学科组长,学科班长、组长共同组成班级学科科研小组。
二、学生基础、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你想象的信息技术课是怎样的?”“你想在信息技术课上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计算机操作如何”“你有哪些方面擅长”“自己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态度是怎样的”“你喜欢哪种授课方式”以及“你对老师的建议”几大板块。根据调查分析,力争在教学中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们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科学习方法引领
讲思维,讲方法,让孩子学习的每一步都走捷径。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也不例外,第一课要引领孩子们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有的喜欢发现式学习,有的喜欢跟随演示摹仿,但是不得不承认,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密切相关。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所以我们要用其利避其害。比如,开始时要借助一些手册和教程,但是,学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己探索也许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自己不去实际尝试制作一个作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即使学完全部的教程,对信息技术也不会有深刻的把握。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第一点,根据教程、导学资料上手尝试,体验某些技术的特点。
第二点,根据实例,一步一步的去感受技术操作过程。
第三点,自定任务来设计完成,即时目标达成不甚理想,也对以后的学习甚是有益。在每一点的学习中,遇到疑难时尽量先自我探索、阅读帮助资料或因特网上查找解决的办法,然后再与同学们或老师交流,只有这样,孩子们学习过程才会更丰富,收获的才会更多。
四、学科引领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知道信息技术课对自己来说的意义,想着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玩游戏、聊天、听音乐等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应该对孩子们应该有一个引领、导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为什么开设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孩子们谈一谈他们对这门科目的看法,他们眼中的信息技术课是怎样的?他们想要获得怎样的成长?
首先,孩子们处在信息社会,是信息时代的公民,而做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价值所在:就是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在迅速发展的未来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立足,并要内化信息社会下相应信息伦理和道德观念,成长自己,提高信息素养。而信息社会最重要是信息,信息技术是孩子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工具,明确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各学科学习中,起着工具学科的作用,为自己的学习搭建平台。
其次,学科引领,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知道孩子们想什么?想干什么?信息技术课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是培养孩子们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具备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创设情景,不是单纯地强调学生获取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非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刘旭
2.《给教师的101条建议》 布鲁肖
3.《吾国教育病理》 郑也夫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5.《初中信息技术》 山东教育出版社
6.《信息技术》 泰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