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 唐国强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
  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给学生发展机遇,让他自己去珍惜。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老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应该是提供各种机遇,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钻研、求解,培养孩子善于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为了让同学们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
  四、给学生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效发展、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它,更不能动辄由老师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五、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学生自由学习、活动和发展的空间,如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合作学习的小圈子,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以主人公的态度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生活、发展。
  例如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还需要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如果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还要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把课堂让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