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形式下班主任开展创新教育的策略分析

【作者】 赵 锋

【机构】 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内涵。作为班主任,在我国教育新课改、新形式的大背景下全面有效的开展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理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新形式下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教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形式 班主任 创新教育 策略分析
  随着世界各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各个企业对于人们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需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也是一份责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班主任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在新形式下班主任开展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
  在实施和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给学生创造出创新型的校园环境,这是学校和班主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和土壤。创新型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班级气氛等。与此同时,在推行和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有具有创新精神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
  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身心还处在发育阶段,因此具有巨大潜力,教师的创新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成长。另一方面,班主任自身的教学水平、创新能力、个性特征等都会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大量有关学生创新能力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显示,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美国学者托兰斯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会对以创新作为前提的教师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感兴趣。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启蒙者和引导者,只有当班主任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新能力。因此,班主任应该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创造出创新型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并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好奇与猎奇的心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与潜质,是培养和提高人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的内因。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下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现在的观念中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给予老师无上的地位和权利,但是在很多老师的心中依然有着陈旧的“尊师守道”的思想,造成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经常在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告诉学生“不可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虽然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在不经意间养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心里,导致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缺乏主见、缺乏创造力等陋习。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思考和探索,勇于创新。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应该起到指点作用和引导作用,而不是将固有的答案和思路告诉学生,甚至使用命令的方式压制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在这里,班主任可以借鉴“方苹果的故事”中的那一位美国教师,在面对学生所画的一只方形的苹果时,不仅没有生气,也没有对学生的方形苹果进行简单的点评或是知道,而是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跟学生一起去了解和分析方苹果,并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了肯定,让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进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这种创新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埋下创新的种子,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多的应用创新精神解决问题。
  三、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
  从班主任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给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和学习环境。目前,我国教育中普遍实行的过程管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及学习管得过分严重,不利于新形式下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实施目标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由此激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新形式下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本身应该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班主任应该定期参与到科研当中,将科研结果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班主任将考试成绩作为平时教学和教育的重点,忽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最直接、最简单的答案提供给学生,而学生则只能无条件接受教师所提供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老师所提供的标准答案,而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笔者认为,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是合作交流的方式寻找自己的答案,并对已知的答案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只有在这种不断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勇于挑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班主任有效开展创新教育是顺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对班主任提出的教育要求。面对愈发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班主任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适应时代的步伐,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泽华.创新教育视野下的审美[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张玉品.初中英语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张灵.地方性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1(1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