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的尝试与体会——微课程在“预测式复习法”中的运用

【作者】 高仲传 常 杰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西山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预测式复习法”,首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使学生自主预测、发现、诊断学习中的不足。在“翻转课堂”上,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释疑解难,弥补学习上的不足,从而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预测 复习 微课程 翻转课堂  
  “预测式复习法”,是针对学生考前普遍存在的猜题、蒙题、“预测”考题现象而进行的教法改革。我们知道猜题、蒙题是应付考试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得到高分,是为了在考试中不暴露自己的知识不足,这就是教育中的“法官模式”。比方说在法庭上嫌疑犯面对法官的时候,尽量不让法官知道自己都是做了什么。同样,在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也是尽量不让自己学习上的缺点和不足在考试中暴露出来,因此我们现在的考试评价存在一定的失真性,为考试而考试的教育失去了教育的本真。
  “预测式复习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弊端,变“预测”考题为自主的“预测”、发现、诊断学习中的不足,解决复习中的“盲点”。就像我们去医院看病,大家都会把自己所有不舒服的地方都毫无保留的告诉医生,这样好让医生对症下药,解决病情,这就是教育中的“医学模式”。所以说,“预测式复习法”,所解决的是复习中的“病症”、“盲点”、不足,从而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最大的热点当属微课程了,微课的最大好处是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为“翻转课堂”的实现奠定基础。
  紧随课堂改革步伐,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尽快的接受新事物。对于“微课程”,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制作,由制作到创作,认真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微课程。例如,课题组常杰制作的“轴对称”、刘荣彬制作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王红卫的“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李永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超制作的“西安事变”、杨洁制作的“济南的冬天”,夏斐的“朝代更替”、李克东的“词语辨析”,孙丽制作的“口技”、高仲传制作的“预测式复习法”等等,通过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教学“和从前不一样了”,学生的惊喜和对新教法的向往都写在了脸上。
  学会制作“微课程”后,我们课题组逐步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通俗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微课程”,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讲解,在“翻转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我们课题组按照西山学校“自学·释疑·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试验模式)进行了尝试如下:
  (一)环节一:自学
  国外的脑科学研究证明,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限是十分钟左右,5-7分钟最优,大家在教育教学中也都会有同样的体会,“微课程”就非常适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本研究之初,对于学生复习中的不足,我们是通过自我检查和相互检查来“预测”、发现、诊断的,应用“微课程”以后,对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自主性又进了一大步。
  我们借鉴国内外经验,复习内容以“微课程”呈现,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自学、观看,在上课时主要是课堂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释疑和完成预测式检测题。
  通过网络发布的“微课程”,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学生都可以自主。再说,学生好奇心强,还等不到做家庭作业的时间都会抽时间提前看看“明天的微课老师是怎么做的?”,这就是“微课程”的魅力所在。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微课,节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控,哪些地方已掌握,哪些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学生心中最有数,为下一步的课堂释疑解难、互动交流明确了目标,明确了需要进一步讨论、解决的问题。
  (二)环节二:释疑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实质上是“先学后教”。我们知道传统课堂由于老师讲的多,使师生探索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而“翻转课堂”保证了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通过环节一,已完成了“先学”,那么在环节二主要是完成释疑解难—“后教”。我们首先让学生分组交流、展示,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各组长负责总结并在班上提出,作为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师生互动交流来解决。实践证明,这么做效果真好。
  “翻转”增加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由于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和个别指导。对于学困生的个别指导,我们的做法是生生帮扶和师生帮扶相结合。而对于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时,我们就专门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为这组相同疑问的同学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在于这组同学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这在课题研究之前是无法做到的。
  (三)环节三:达标
  我们采用“一堂课”、“一张纸”(堂堂清)达标,通过让学生完成预测式检测题,来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但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考试。因为本环节是诊断性的达标检测,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足可当堂改正。对于检测题的批改,我们采用自我批改、相互批改、小组长批改和老师批改相结合,批改完以后,当堂反馈,老师当堂点拨,真正实现了本真意义上的课堂达标。
  在“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利用“微课程”、“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策略实用、有效,从而将学生的“学”最大化,将老师的“教”最小化。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教科研是“慢”的艺术、是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看到课题组老师们的收获和同学们的优秀成绩,使我们更加坚信“守望着春天必能看见春暖花开”!
  作者简介:高仲传,男,在全国首次提出“预测式复习法”,作为课题已申报立项,正在进行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