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新探
【作者】 王学会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前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老师应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引路人。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这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基点,也是“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的讨论。不少老师把 “生本”理解成了一切以学生为本,把“生本”理解成了盲目的付出爱。古人曰:过犹不及,其实过头和不能正确地理解都是错误的。
一、生本不等于放任自流
听课过程中,一节数学课让我记忆犹新。并非讲得精彩,而是课堂秩序混乱,假如没有听课老师在,恐怕要放任自流了。或许因为是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没有正确理解生本教育的内涵吧。
古人曾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生的发展可能我们必须尽量地去尊重,在判断学生发展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地为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进而完成成全人、发展人、造就人的最根本的教育内涵。但是我们需要规矩,社会是人与人的集合体,不是个人的自由空间,我们培养出来的必须是社会的人而不是一切为自我的自私的人,我们必须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生本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学生发展可能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在尽量给他们提供正确发展途径的基础上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唯有如此,学生才是理想的学生,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时,先讲了体育彩票的中奖规则,然后提问:不同的体彩号码一共有多少个?为了中特等奖,买全所有号码,假设特等奖500万,一等奖1万,其它奖项不计,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合算吗?这个问题是学生熟知,又很感兴趣的问题,接着告诉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可以回答上面问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思维的活跃性。
二、生本不等于盲目地去爱
生本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爱学生。冰心先生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李镇西也说:在教育的旗帜上爱要高高飘扬。其实,教育中我们有的不仅仅是爱,周国平先生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我们何尝不能反过来理解,恨的反义词不仅仅是爱,而应该是热情。
在一定程度上爱的不当会纵容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一步步走向极端,爱的教育在我狭隘的理解上是一种感化教育,在孩子正确的判断能力不能具备之前,我们怎么能感化学生呢?倘若学生认为你不够严厉或者认为你根本不是对他的批评,你想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宽严结合,即能对每个学生都有恰到好处的评价,又能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三、生本不等于课堂上老师主导地位的引退
生本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发现。教学中不应该以教为主,而应当以学生的学为主。很多老师在这个概念上不是很明确,把教学作为目的,教作为手段,错误的理解为教主学从。
先哲教导我们说,人类知识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性知识,二是发展性知识,接受性知识大多在前,而发展性知识是与接受性知识同步进行并逐渐增加的。在学生阶段,孩子们由于自身的知识构成、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足,他们的主要知识来源还应该是接受性的知识,而不是发展性知识甚至去建构知识,所以教师作为先学者,应当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构成来引导学生。
四、前置性学习不能形同虚设
前置性学习是落实生本教育最关键的一环。在今天看来,各学科似乎没有统一的模式,就一个学科,因课题的不同也会不一样,但大体上应该有这样的内容:一是学生要接触教材,把要所学的知识,应该掌握的知识弄通、弄懂,并能逐步会把握所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第二,要引导学生去思维,查阅资料,探求与新知识相关的东西。第三,要求学生要组织好自己的汇报。第四,前置性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易到难,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学生要养成习惯,特别是考虑到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置性的作业并非每天都有,在没有时,也可以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与考试类型有关训练。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就必须检查,要评价,要不然就会形同虚设,而且学生会没有了积极性。
总之生本教育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许多地区、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思考中总结了一系列的先进经验,也形成的一些有特色的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生本教育的思想与理念,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与思考,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本教育应该是相信学生,赞美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甚至是“有困难,找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自主学习、自学学习的内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进步和提高,那就会水到渠成。
一、生本不等于放任自流
听课过程中,一节数学课让我记忆犹新。并非讲得精彩,而是课堂秩序混乱,假如没有听课老师在,恐怕要放任自流了。或许因为是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没有正确理解生本教育的内涵吧。
古人曾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生的发展可能我们必须尽量地去尊重,在判断学生发展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地为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进而完成成全人、发展人、造就人的最根本的教育内涵。但是我们需要规矩,社会是人与人的集合体,不是个人的自由空间,我们培养出来的必须是社会的人而不是一切为自我的自私的人,我们必须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生本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学生发展可能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在尽量给他们提供正确发展途径的基础上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唯有如此,学生才是理想的学生,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时,先讲了体育彩票的中奖规则,然后提问:不同的体彩号码一共有多少个?为了中特等奖,买全所有号码,假设特等奖500万,一等奖1万,其它奖项不计,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合算吗?这个问题是学生熟知,又很感兴趣的问题,接着告诉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可以回答上面问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思维的活跃性。
二、生本不等于盲目地去爱
生本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爱学生。冰心先生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李镇西也说:在教育的旗帜上爱要高高飘扬。其实,教育中我们有的不仅仅是爱,周国平先生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我们何尝不能反过来理解,恨的反义词不仅仅是爱,而应该是热情。
在一定程度上爱的不当会纵容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一步步走向极端,爱的教育在我狭隘的理解上是一种感化教育,在孩子正确的判断能力不能具备之前,我们怎么能感化学生呢?倘若学生认为你不够严厉或者认为你根本不是对他的批评,你想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宽严结合,即能对每个学生都有恰到好处的评价,又能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三、生本不等于课堂上老师主导地位的引退
生本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发现。教学中不应该以教为主,而应当以学生的学为主。很多老师在这个概念上不是很明确,把教学作为目的,教作为手段,错误的理解为教主学从。
先哲教导我们说,人类知识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性知识,二是发展性知识,接受性知识大多在前,而发展性知识是与接受性知识同步进行并逐渐增加的。在学生阶段,孩子们由于自身的知识构成、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足,他们的主要知识来源还应该是接受性的知识,而不是发展性知识甚至去建构知识,所以教师作为先学者,应当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构成来引导学生。
四、前置性学习不能形同虚设
前置性学习是落实生本教育最关键的一环。在今天看来,各学科似乎没有统一的模式,就一个学科,因课题的不同也会不一样,但大体上应该有这样的内容:一是学生要接触教材,把要所学的知识,应该掌握的知识弄通、弄懂,并能逐步会把握所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第二,要引导学生去思维,查阅资料,探求与新知识相关的东西。第三,要求学生要组织好自己的汇报。第四,前置性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易到难,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学生要养成习惯,特别是考虑到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置性的作业并非每天都有,在没有时,也可以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与考试类型有关训练。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就必须检查,要评价,要不然就会形同虚设,而且学生会没有了积极性。
总之生本教育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许多地区、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思考中总结了一系列的先进经验,也形成的一些有特色的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生本教育的思想与理念,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与思考,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本教育应该是相信学生,赞美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甚至是“有困难,找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自主学习、自学学习的内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进步和提高,那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