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 凯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创新意识起主导作用。体育学科的创新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发现”去创造,注重实践中探索创新。
一、积极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外因条件
1.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参与,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课堂教学,显然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与当前的素质教育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钻研教材,选择教法时应考虑如何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的教学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构造一套思维活跃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
3.在体育场地、器材上求新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场地,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唤起创新激情。如学习前滚翻、后滚翻时,把体操垫摆成圆圈形,学生做前滚翻时如葵花向阳,做后滚翻时如鲜花开放。又如在教田径中的耐久跑时,在跑道上插上五颜六色的彩旗,避免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高学生练习兴趣。还可以在器材上力求新颖,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在足球场地上设置四个球门,增加学生射门机会;跳秧歌舞时,让学生自带两条手绢,扭动起来会更加协调,更加有趣等。
4.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一个循规蹈矩,步人后尘,不研究学生创新机理的教师,不可能超越常规教学模式,更不可能大胆、独特新颖地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它本身就不会创新,指导他的行动的思想总是处于被奴役的状态,这样的教师别人想不到的他永远想不到,他只能当“一个技能的传播者”。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的专业理论和相关的教育,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
二、革故鼎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教学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例如,初中学生学习蹲踞式跳远助跑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踞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大型体育竞赛的录像和电视,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加深学生的感情体验,扩大知识视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示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像、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景,以音乐喧染情境。如在“抢救伤员”游戏中,我用录音机播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创设出战斗的氛围,令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生动的音乐使得“抢救伤员”的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情绪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
3.创造教学法。创造教学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在平时已经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学习,去创造新的知识。例如在我教的初中女生艺术体操选项课中,到了初三年级时,她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健身操的基本动作,对音乐的节奏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到期末考核时,我就要求每人创编一套健身操,给她们同一首音乐曲子,要求同学按照音乐的节奏、旋律,按照健身操的创编原则,从头部、颈部、上肢、下肢、躯干到全身不同部位设计出不同的动作,创编各种不同风格的健身操,然后由她们自己来表演。学生在编排和表演过程中,既能领悟和加深对全身运动规律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她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合作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讨论练习中,学生处于一种极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思维活跃,学练方法是自己讨论决定的,极易超越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如篮球中的“三攻二”简单配合战术的教学,采用合作讨论、民主策划的学练方法,能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一、积极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外因条件
1.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参与,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课堂教学,显然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与当前的素质教育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钻研教材,选择教法时应考虑如何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的教学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构造一套思维活跃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
3.在体育场地、器材上求新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场地,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唤起创新激情。如学习前滚翻、后滚翻时,把体操垫摆成圆圈形,学生做前滚翻时如葵花向阳,做后滚翻时如鲜花开放。又如在教田径中的耐久跑时,在跑道上插上五颜六色的彩旗,避免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高学生练习兴趣。还可以在器材上力求新颖,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在足球场地上设置四个球门,增加学生射门机会;跳秧歌舞时,让学生自带两条手绢,扭动起来会更加协调,更加有趣等。
4.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一个循规蹈矩,步人后尘,不研究学生创新机理的教师,不可能超越常规教学模式,更不可能大胆、独特新颖地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它本身就不会创新,指导他的行动的思想总是处于被奴役的状态,这样的教师别人想不到的他永远想不到,他只能当“一个技能的传播者”。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的专业理论和相关的教育,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
二、革故鼎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教学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例如,初中学生学习蹲踞式跳远助跑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踞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大型体育竞赛的录像和电视,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加深学生的感情体验,扩大知识视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示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像、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景,以音乐喧染情境。如在“抢救伤员”游戏中,我用录音机播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创设出战斗的氛围,令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生动的音乐使得“抢救伤员”的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情绪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
3.创造教学法。创造教学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在平时已经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学习,去创造新的知识。例如在我教的初中女生艺术体操选项课中,到了初三年级时,她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健身操的基本动作,对音乐的节奏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到期末考核时,我就要求每人创编一套健身操,给她们同一首音乐曲子,要求同学按照音乐的节奏、旋律,按照健身操的创编原则,从头部、颈部、上肢、下肢、躯干到全身不同部位设计出不同的动作,创编各种不同风格的健身操,然后由她们自己来表演。学生在编排和表演过程中,既能领悟和加深对全身运动规律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她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合作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讨论练习中,学生处于一种极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思维活跃,学练方法是自己讨论决定的,极易超越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如篮球中的“三攻二”简单配合战术的教学,采用合作讨论、民主策划的学练方法,能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