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
【作者】 徐希艳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读促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谈起。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走“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之路,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巧读文本,以读促写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读书只有达到巧读的地步,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达到以读带写这一教学目的。
以《陶罐和铁罐》一文为例,教师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神态的词句,让学生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去体会陶罐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
通过语言描写的语句去感悟陶罐谦虚,铁罐傲慢,去体会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特点可以通过语言描写来体现这一写作方法。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仿写对话片段,练笔一次,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
读要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但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在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陶罐和铁罐》时,学生进行仿写,就是在自己确定的人物后,仿照文中的人物语气、提示语和关键词,来不断丰富自己文章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活动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消融掉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
三、植入策略,促读促写
教学中采用策略,让学生掌握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才是“传道”的本质。下面有几种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可以很好的在教学中植入,促读促写。
策略一、仿写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狮子和鹿》,可全面模仿《秋天的雨》等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清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所以,我认为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策略二、补写
补写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填补。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从四个“点”进行补白:一、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二、对主题深化点进行补白;三、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四、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策略三、续写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总之,“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读促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谈起。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走“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之路,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巧读文本,以读促写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读书只有达到巧读的地步,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达到以读带写这一教学目的。
以《陶罐和铁罐》一文为例,教师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神态的词句,让学生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去体会陶罐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
通过语言描写的语句去感悟陶罐谦虚,铁罐傲慢,去体会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特点可以通过语言描写来体现这一写作方法。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仿写对话片段,练笔一次,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
读要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但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在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陶罐和铁罐》时,学生进行仿写,就是在自己确定的人物后,仿照文中的人物语气、提示语和关键词,来不断丰富自己文章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活动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消融掉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
三、植入策略,促读促写
教学中采用策略,让学生掌握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才是“传道”的本质。下面有几种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可以很好的在教学中植入,促读促写。
策略一、仿写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狮子和鹿》,可全面模仿《秋天的雨》等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清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所以,我认为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策略二、补写
补写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填补。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从四个“点”进行补白:一、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二、对主题深化点进行补白;三、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四、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策略三、续写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总之,“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