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浅议

【作者】 朱 艺

【机构】 贵州省瓮安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略读教学是精读教学的延伸。略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得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本文从明确略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把握略读教学的主旨和略读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以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学得更自主、更开放、现有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略读,是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略读教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约占30%,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更大。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却存在简单化与精细化的误区。下面就简单地谈一谈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明确略读课文的基本任务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可见,以培养略读能力和浏览能力的略读课,要以训练筛选和概括能力为主。根据新课标这一表述,可以确定略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一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也就是要把握课文大意;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并交流感受;三是找出印象深刻的地方重点赏读。 
  二、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主旨 
  略读教学是精读教学的延伸。略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得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提纲挈领,给学生足够的独立读书、思考、交流的机会,精当点拨,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提升,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其次,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或是和精读课文穿插,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和延伸的作用。 
  三、实施略读课文的有效策略
  1、给足自学时间,训练概括能力。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而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编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略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怎样进行略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个体阅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同时,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巩固学习方法,教师适时指导。略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怎样进行略读,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让学生在略读课文中掌握品味语言文字、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作者思路等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方法的学习和积累,在略读课文中时间运用、不断巩固,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母的。虽然略读课文提倡学生用自己习得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引导、指导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投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有所获。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引导、帮助,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用足“阅读提示”,简化教学环节。人教版教材中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同时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和方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4、注重前后联系,具有瞻前顾后的意识。略读课文的编排目的不仅体现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和人文内涵,还应发挥出规律总结的作用。在小学中段与高段的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合而成,它们虽然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因此在教学时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5、找准“练笔处”,讲究读写结合。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阅读和写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以阅读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略读课文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离学生生活很近,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的情感特别强烈,对学生心灵有很大震动。学生对这些略读课文阅读兴趣一般都比较浓厚,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趁机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样,每一篇都能寻找到“练笔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找准“练笔处”,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练笔中达到统一,使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略读课的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