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课堂教学的中“问”与“答”

【作者】 杜江萍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的提问可以影响学生,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回答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就其形式可分为判别式提问、叙述式提问、说理式提问、发散式提问。这四者的性质与要求有什么不同呢?
  一、教师提出的判别式提问要有启发性。
  判别式提问的典型形式是“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是非做出判断,在思维方面的要求很低,学生常常无需费多大气力便可以随口答出;在教师的暗示下,甚至可以猜中答案。这样的提问,表面上“双边”活动似乎热闹非常,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展开思维,对教材内容仍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肤浅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惰性。这类提问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心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如果这类提问没有启发性,不要说激励学生思维,就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用也是不大的。因此,这类提问要有启发性,使学生能“于平凡处见深奥”。
  二、学生回答叙述性提问要有完整性。
  叙述性提问的典型形式是“是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根据提问中出现的对象做出正确完整的叙述。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是教学内容的再现,学生往往通过记忆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如果学生不开动脑筋,不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联系教材内容,不仔细阅读教材,学生能完整地回答吗?不仅不能,甚至会曲解教材内容。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回答是否完整。教师要发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要有计划地提出叙述性问题,让学生加以归纳,使其知识系统化,发现这些知识的内在规律。
  三、学生回答说理性提问要有正确性。
  说理性提问的典型形式是“为什么”要求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说出“所以然”。它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学生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圆满地回答;它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经过认真分析、综合,用“因为……所以……”等形式来回答。所答要点或为所学内容的综合,或为自己的联想,或为自己的独特见解……答案都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是,答案一定要正确,说理必须充分,观点必须鲜明,说理要让人折服。
  四、学生回答发散性提问要有创造性。
  发散性提问的典型形式是“假如……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老师提出这类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不是单一的,而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奇、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想法。这类提问激发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种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以求获得多种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雷同,没有新颖性,那就失去了意义。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答案越新颖越好,越奇妙越好。教师对他们的一些新思路、怪想法,只要有创造性,教师都应尊重,不应随意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