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271教育模式下,提高利用

【作者】 滕学梅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应用的日常化,青少年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流群体。网络把他们带进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引导他们全方位的认识计算机网络,正确使用互联网,并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发展就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271教育,青少年,网络,自主学习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们经常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游离于课堂学习任务之外,沉溺于网络游戏、视频、聊天等网络行为;相反,除了课堂上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却很难发现有学生去有目的的利用网络搜索、查询相关知识,有意识的去利用网络资源学习。
  “271教育”强调自主学习是学习的精髓,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这网络横行的时代,只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并把网络作为自我教育、终身学习、发展的平台,才能实现我们信息技术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青少年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为更好地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使用情况等各方面信息,了解他们在网络使用方面的误区,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我设计了一份网络问卷,在三个班中展开,共118名同学提交了问卷。统计、分析后的结果如下:
  (1)大部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强,分别有79% 的学生不会被网上的中奖信息所诱惑,有56%的学生对添加网络好友持慎重态度。
  (2)家长们对孩子上网能理性对待,大部分家长不会制止孩子上网,有73%的家长能对孩子上网的行为做一些引导。
  (3)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存在片面性。就“你上网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这一问题,男生、女生的回答差别比较大,有39%的男生认为他们上网的主要动机是“玩游戏”,而50%的女生选择了“听音乐、看电影”,但他们都把互联网当成了娱乐、放松的平台。
  (4)青少年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令人堪忧。有超过55%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少、甚至没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在所列举的我要自学网、网易公开课、慕课网、菁优网等知名学习网站中,大部分学生仅仅知道网易公开课,还有接近30%的学生表示四个网站都不知道。
  通过调查来看,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存在片面性,大部分学生将网络当成了娱乐、放松的平台,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互联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成为当今青少年教育的一大重点。
  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教学尝试:
  我想,要帮助学生提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到网络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专业性,和利用网络学习的便捷、高效性,引领他们走入各大学习网站,并最终培养起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兴趣。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抓住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显性方面,家长、老师的引导和同学尤其是组长的督促;二是隐性方面,整体学习氛围的感染和他人的积极影响。据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队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以下三种引导方法的试验:
  1.对各班组长进行培训,让各组长带头浏览、使用学习网站的资源,以此引起组内成员的关注,引导他们深入认识网络中的学习资源。
  课前组长培训:通过与各组长的交流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网络使用中的问题;给组长展示网络上除了游戏、娱乐之外的精彩世界,引导组长转变对网络的认识;能配合老师的策略和安排,在课前或自由时间登陆相关学习网站,在组内发挥带动作用。
  试验后统计发现,一个组长的行为至少能引发一位组员来关注他所浏览的学习网站,并且班里总共有七位同学受到影响打开了该学习网站。虽然试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至少对一部分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影响作用。
  2.通过调整课堂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只有运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下载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引导学生发现网络学习的便捷之处。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在“浏览器大PK”这一教学案例中我将学习任务进行适当设计,需要各组的学生必须利用网络下载各浏览器的安装程序,并借助网络搜索进一步了解、研究各浏览器的优缺点,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本节课中,学生从对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Opera浏览器等浏览器的初步体验,到对各浏览器特性的深入测试,从不得不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到信息技术的专业魅力引领着大家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自己,学生的用网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本次试验效果出乎意料,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在任务的引领下通过网络学习来完成的。
  3.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解决疑难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可以适当结合其他学科,用比较专业的、深入的拓展问题激发他们到网络中搜寻答案的意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化学课中学生们正在学习关于“酸”的问题,课前就给他们准备了一个问题,“腐蚀性最强的酸是什么?”,于是,从硫酸、王水开始,学生们就穿梭于网络知识的海洋,有的同学找到了魔酸,进而牵出了五氟化锑,甚至有的同学到淘宝上搜索有没有五氟化锑在出售,搜索无果后,又在网上找到用保险丝可以制取,等等……网络学习就是一门学问,在入门之前可能会有重重阻碍,一旦迈入门槛,尝到了甜头,就会自热而然的铺开、深入、再深入,最终会受益一辈子。
  四、问题思考:
  作为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能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主发展、主动成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欢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网络世界里他们自己说了算。在网上,没有太多约束,可以大胆尝试。这也从侧面让我们看到他们对自由、自主的追求。那如果我们也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能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满足和快乐,那么,网络引发的问题是不是就会自然减少?
  2. 教育贵在坚持,要想让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需要进行长期、持续的引导。作为教师,我们能否高标准的要求自己,能否坚持我们的教育梦想,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和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实际需求、切合他们的兴趣点,自动自发的网络学习是完全可以顺利实现的。为了让青少年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受益终身的学习平台和学习习惯,我们要致力于教育,执着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