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杨 帅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第五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多媒体电教技术则有特别的信息处理能力,它能跨越时空限制,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将众多学习资料再现课堂上,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把一些难以理解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变静为动,强化重点,化解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研究
中学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同时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活动影像等进行编辑、综合处理,给学生带来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直观地演示和解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把学生带入优化的地理教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台湾省》一节,在课件的片头加入“阿里山的姑娘”视频歌曲,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给学生美的享受,从光、像、影、色等多个角度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学生在十分新鲜、轻松和好奇中掌握了地理知识。
2.变静为动,强化重、难点。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多媒体电教技术则有特别的信息处理能力,它能跨越时空限制,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将众多学习资料再现课堂上,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把一些难以理解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变静为动,强化重点,化解难点。
如在讲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一节,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较差,要讲清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及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和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现象,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准确的动态模拟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昼夜的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把广阔的运动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直观立体地呈现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变化和四季更替的复杂过程。
3.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其个性特征、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千差万别,多媒体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开放性优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练习,既可反复练习,也可以跳跃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图像教学,训练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采用电教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十章第三节有关“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幻灯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疑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本领。
5.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模拟出三维实体动感形态,把学生不易掌握的宏观地理事物和微观地理现象,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想象、比较分析。
例如,在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通过投影,把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上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让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充分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二、地理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直观型与抽象型媒体的组合关系。所谓直观型媒体,大体是指各种地理教具,有助于使认知由具体上升为抽象,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而抽象型媒体,主要是指文字教科书和有关的文字读物,它有助于向学生提供高度抽象的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把上述两种媒体组合运用,可以达到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静态型媒体与动态型媒体的组合关系。静态型媒体主要包括:投影片、幻灯片、地理挂图、实物标本、各种地理模型以及各种文字材料等。动态型媒体主要包括:录像、电影、电脑动画以及各种视觉媒体等。前者善于表现地理事物的静态,便于学生观察;后者善于表现事物的运动变化,便于学生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以及状态。动静组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
3.图像型媒体与实物型媒体的组合关系。图像型媒体是指电脑动画和教学挂图等,实物型媒体是指各种实物,如矿物岩石标本、地理模型等。这两种媒体的组合,可使所表现的事物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形图”内容时,教师可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模型对照说明等高线原理,使学生在实物和图形符号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给地理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 (1): 19~21
2 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3 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和方法.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149
4张炳祥,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5段丽荣,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价值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6 董泽润,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4)
7 孙玉林,浅谈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4)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研究
中学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同时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活动影像等进行编辑、综合处理,给学生带来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直观地演示和解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把学生带入优化的地理教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台湾省》一节,在课件的片头加入“阿里山的姑娘”视频歌曲,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给学生美的享受,从光、像、影、色等多个角度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学生在十分新鲜、轻松和好奇中掌握了地理知识。
2.变静为动,强化重、难点。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多媒体电教技术则有特别的信息处理能力,它能跨越时空限制,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将众多学习资料再现课堂上,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把一些难以理解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变静为动,强化重点,化解难点。
如在讲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一节,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较差,要讲清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及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和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现象,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准确的动态模拟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昼夜的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把广阔的运动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直观立体地呈现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变化和四季更替的复杂过程。
3.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其个性特征、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千差万别,多媒体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开放性优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练习,既可反复练习,也可以跳跃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图像教学,训练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采用电教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十章第三节有关“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幻灯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疑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本领。
5.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模拟出三维实体动感形态,把学生不易掌握的宏观地理事物和微观地理现象,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想象、比较分析。
例如,在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通过投影,把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上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让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充分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二、地理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直观型与抽象型媒体的组合关系。所谓直观型媒体,大体是指各种地理教具,有助于使认知由具体上升为抽象,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而抽象型媒体,主要是指文字教科书和有关的文字读物,它有助于向学生提供高度抽象的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把上述两种媒体组合运用,可以达到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静态型媒体与动态型媒体的组合关系。静态型媒体主要包括:投影片、幻灯片、地理挂图、实物标本、各种地理模型以及各种文字材料等。动态型媒体主要包括:录像、电影、电脑动画以及各种视觉媒体等。前者善于表现地理事物的静态,便于学生观察;后者善于表现事物的运动变化,便于学生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以及状态。动静组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
3.图像型媒体与实物型媒体的组合关系。图像型媒体是指电脑动画和教学挂图等,实物型媒体是指各种实物,如矿物岩石标本、地理模型等。这两种媒体的组合,可使所表现的事物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形图”内容时,教师可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模型对照说明等高线原理,使学生在实物和图形符号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给地理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 (1): 19~21
2 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3 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和方法.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149
4张炳祥,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5段丽荣,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价值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6 董泽润,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4)
7 孙玉林,浅谈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