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学生如何写作文

【作者】 彭凯华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写作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讨论的焦点。12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就占了50分,其分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又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大家都愿意看到的高分,更重要的是它能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所以写作教学对我们语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那怎样才能写出一篇让人读完之后会不由得拍案叫绝的文章呢?
  一、学会抒真情
  笔乃心灵之舌,写作要我手写我心。真情,才会容易引起共鸣。写作,最重要的是要倾入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不少名作家就是这样来感动我们的。朱自清的《背影》饱含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爱,读来令人感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充溢着母亲和儿子间的默默真情,读来令人泪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流淌着夫妻间的脉脉深情,读来令人心酸。
  写作就是要用自己真诚的心,去抒发饱满的感情。我们写作是在表达自己,我们写作就是要表达出我们真正想说的东西。不论题目多小,只要认真去挖,用心去写,说出我们想说的话,那就是好文章。
  要写好文章,需静下心来,把笔触伸向心底,描出心中的事 ,诉出心中的情,把写作当成传达内心感受的途径。
  宁写一句实话,不凑百言浮夸。写作就应该我手写我心,用自己手中的笔记下早晨,记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记下我们最真实的心声。
  二、学会体验生活
  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内心的真情实感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
  写好作文,需要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单纯的在课内进行写作教学,无异于闭门造车,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从自己真实的感情经验中找到写作的动力和灵感。
  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想写出好作文,那就必须热爱生活,生活才是写作的海洋。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写作要从身边的生活入手,用独到眼光去看生活,用有创意的语言来说生活。
  英国诗人蒲柏说——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我们要善于用手中的笔,对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亲身体验的、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深刻的事情,进行描绘,让自己的文章时刻跳动着生活的真实的脉搏。
  三、多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多阅读,阅读积累是文章写作的“根”。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会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无从下笔。 有言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
  谈到阅读,我马上想起了我曾给学生上过的两种阅读课。一种是事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读,读完了之后讨论回答;或者让学生读完了之后写读书笔记。每当这个时候,有部分学生便面露难色,然后就开始锁紧双眉、面色凝重地去读书。另一种是,我搜集了一部分图书和语文报,在课上让学生自由阅读,而且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学生很愉快的进入了阅读,除了中间几个同学交换书本和报纸外,大家都读得很认真,似乎陶醉其中了。甚至下课了,很多同学还在埋头“乐”读。意想不到的是,在之后的一次作文中,很多学生都提到了这件事,说语文老师是如何理解他们,让他们通过阅读来放松。我有点小吃惊,以前可从来没听这些学生说过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放松。仅仅是因为这节课,我没有规定任务吗?想想,一边想尽兴的读书,在书的原野自在观赏,体会心的变化;一边又要时刻想着,要回答处理等着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实在是件让人扫兴的事。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让阅读变成孩子的乐事,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很多人会认为,阅读课不给孩子提几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怕是把这节课浪费了,学不到什么东西。其实,正是这些过于具体的目标,残忍的戕害了孩子对阅读的热爱。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为了应对考试中会出现的题型。为了应对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阅读理解题型,老师们为了孩子想的太过周到,太过面面俱到了。这哪是什么阅读课,分明是一堂堂针对试题的习题练习课。这正是现在阅读教学的矛盾,又要让孩子掌握做题的方法,又束缚着孩子心灵的自由飞翔。难道就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让孩子怀着一份愉悦的心情去感知、感受、品味,积累的同时,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的赏心乐事?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曾让我受益匪浅。她很少指导我们怎么写作,她要求我们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名曰《文苑集锦册》,让我们把在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写作课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借鉴。
  除此之外,我觉得不硬性设具体目标,让孩子自由去读,在黑板上设“我的疑惑”、“我的心声”、“豁然开朗”等栏目,让孩子自由、自愿的或写或说或讨论。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积累,慢慢达到质的飞跃。
  四、学会列提纲
  写作要告别“挤牙膏”,学会列提纲。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每次写作文时,先是对着题目猛看一阵,面带思考状,之后便拿起笔来开始“挤牙膏”。极少有同学列提纲、打草。这也许是因为,一般的作文课都有时间限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作文。结果怎么样呢?写完之后作文上出现了一大堆需要修改的地方,学生们这时来了精神,开始用各种箭头、符号的勾来勾去,这里加几个字,那里划掉几行,写作文变成了画地图。有的学生还怕我看不明白,举手把我叫过去,告诉我“老师,我这箭头是……”“老师,我把这段和这段位置换过来了。”有的学生可能觉得画的有点多,就问“老师,还有作文纸么,我想再抄一遍。”不事先列提纲、打草,想省事,结果却事与愿违。
  几次这种情况后,我和学生们都很着急,想改变这种现象。然后,我先告诉学生什么是提纲。所谓的列提纲,就是构思并简单记下文章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要确定写作思路,打算写什么,怎样去写,有个大体的框架。
  然后告诉他们列提纲的好处。列提纲对我们写作文有很大帮助。可以使我们所写的内容,条理清晰,段落有序,不再出现画地图的现象,可以使文章有整体感,因为开始就是奔着预设好的思路去写的,可以使写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等等。
  最后告诉他们怎样写提纲。先审好题,确定题目和中心思想。然后构思每一段落的大体内容,段落要分清主次。一般情况下,可以列一个简单的提纲,记下大体思路和想到的亮点句子,然后把提纲放在一边,开始写作文,写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提纲,看看以前的思路。
  相信,做到以上四点,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写出越来越多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