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吴芹华

【机构】 山东省即墨市北安街道办事处后戈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给数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已成为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与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与学习活动。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 教学时,播放画面:猴子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子甲一块。乙猴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八块,分给乙猴两块。丙猴更贪,他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丙猴三块。同学们,他们所分的饼一样吗?(显示三只猴子所分得的饼) 随着动画的播放,显示猴王分饼的方法,巧妙地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还积极调动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当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模拟数学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能够在课堂上很方便地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展学生的感知范围,增强学习效果。如引导学生探究阳光下竿高与影长的关系,当然可以组织他们在操场上等候太阳的东升西落。但这不仅需要耐心,更谈不上学习效率。应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集中地感知影长变化的全过程,发现变化规律。再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64、128、256等分的方法割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积的长方形的。这样一来学生既深刻的感受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渗透了无限分割和无限求和的思想方法,学的趣味盎然,意犹未尽。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精力集中时间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般学完新课后,就开始感到疲倦,精力开始分散,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他们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在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老师。像填空、选择、判断题型,学生回答对了,计算机可以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你真棒!”、“真聪明!”,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提醒他们“再想一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自我激励,以不断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四、注重实效,适时、适度的引进多媒体教学。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
  一是多媒体在教学中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把握适当的“度”,不能过分追求全程效果,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成为放映员。教师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是人与工具的关系,现代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教师,服从于教学需要,教师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己所用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
  二是片面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了重点、难点的解决,只知道把课件作漂亮,而不知道用课件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什么问题,辅助教学辅助在何处;追求表面的新颖、直观而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追求二维三维动画功能,课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
  三是不能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操作来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容忽视,而应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