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新课改下培养高中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作者】 束家宽
【机构】 安徽省舒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是新课改下高考生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是目前高中生在学习生物课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依据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笔者浅析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五个策略。
关键词:培养 高中生 生物学 语言表达能力 策略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明确指出:“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对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明确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可见,都在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纵观实际教学,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是目前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近几年安徽理综考试看,学生对生物试题的普遍反应是“心里明白,说不出来,说不清楚,写不准确”。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谓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此提出了五点策略。仅供参考。
1.策略之一——从教师的层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教师要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
1.1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授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把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只有在理解了教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必须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授课。
1.1.1读音——要正确而清晰
读音正确既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若读音错误不仅会影响知识的传授,也降低教学质量。如“妊娠(shēn)”不能读作“妊辰(chén)”,“分娩(miǎn)”不能读作“分晚(wǎn)”等。
1.1.2措词——要准确而不模糊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引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要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知识的内涵,做到准确而不模糊。如“人进行呼吸作用时吸进O2并呼出CO2”这句话表达不够科学,因为人吸进的气体是外界空气,而呼出的气体是含CO2较多的气体等。
1.1.3用语——要辩证,防止绝对化
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功能多种多样。在用语言表达时要考虑全面周密、唯物辩证,不能片面地看问题。教材里常用的“一般”、“通常”、“大多数”、“主要”等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并非可有可无,绝不可主观地用“都是”、“凡是”等词取而代之。如“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都是DNA”,这句话显然说得绝对了,应说“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 等。
1.1.4授课——要用专业术语
生物学有自己的概念、理论系列,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揭示其客观规律。在授课时若不用专业术语,不仅不利于交流,往往会使语意不严密、表达不理想。如“呼吸作用”不能说成“呼吸”等。所以,教师必须用学科专业术语授课,这样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1.2板书——简洁、严谨、有条理
板书有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并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的优点。但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大部分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板书,这样容易出现学生对关键字词印象不深,导致语言表达失误。如在作业或测试的卷面中经常看到部分学生把“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 “自养型”写成“自氧型”等。若教师在授课时能在板书上多下点功夫,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效果就不同了。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及其书面的表达。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才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策略之二——从教材的层面,汲取教材中语言
生物教材中的语言一般来说系统性和科学性都比较强。学生通过阅读和熟记教材可以熟练掌握教材中各种生物学专业术语,还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一些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在做题和分析问题时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3.策略之三——从训练的层面,多角度训练
3.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让人人敢于说话,教师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是很重要的。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应该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保证时间,要讲明说话要求,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说的训练中,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3.2优化作业——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利用“生物课本中的思考题、分析说明题”以及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多布置说理题、讨论题、实验设计题等开放性题型让学生去思考和练习,并不断加强指导,指出解题的关键、准确的语言表述方法等。指导时根据题型总结解题步骤,让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技巧,如分析说明题要求审题清楚,语言通顺,条理清晰,说理透彻;对于实验题要写明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及分析等。
4.策略之四——从阅卷的层面,严格批阅试卷,让学生体会准确表达的重要性
教师在阅卷时若不能严格把关,就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只要回答出意思就可以了。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答题习惯,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也会造成平时教师无论多么强调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都会被当作耳边风的现象。所以严格批阅试卷,让学生体会准确表达的重要性。
5.策略之五——从讲评的层面,重视练习的讲评,增强讲评的针对性
要重视练习的讲评,讲评要建立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分析思维轨迹和暴露知识缺陷,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盲区、思维上的误区,然后再加以引导,这样能及时纠正错误,增强讲评的针对性。
诚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束家宽(1974 10)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工作单位安徽省舒城县舒城中学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学位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行为生态学。
关键词:培养 高中生 生物学 语言表达能力 策略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明确指出:“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对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明确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可见,都在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纵观实际教学,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是目前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近几年安徽理综考试看,学生对生物试题的普遍反应是“心里明白,说不出来,说不清楚,写不准确”。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谓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此提出了五点策略。仅供参考。
1.策略之一——从教师的层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教师要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
1.1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授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把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只有在理解了教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必须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授课。
1.1.1读音——要正确而清晰
读音正确既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若读音错误不仅会影响知识的传授,也降低教学质量。如“妊娠(shēn)”不能读作“妊辰(chén)”,“分娩(miǎn)”不能读作“分晚(wǎn)”等。
1.1.2措词——要准确而不模糊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引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要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知识的内涵,做到准确而不模糊。如“人进行呼吸作用时吸进O2并呼出CO2”这句话表达不够科学,因为人吸进的气体是外界空气,而呼出的气体是含CO2较多的气体等。
1.1.3用语——要辩证,防止绝对化
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功能多种多样。在用语言表达时要考虑全面周密、唯物辩证,不能片面地看问题。教材里常用的“一般”、“通常”、“大多数”、“主要”等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并非可有可无,绝不可主观地用“都是”、“凡是”等词取而代之。如“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都是DNA”,这句话显然说得绝对了,应说“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 等。
1.1.4授课——要用专业术语
生物学有自己的概念、理论系列,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揭示其客观规律。在授课时若不用专业术语,不仅不利于交流,往往会使语意不严密、表达不理想。如“呼吸作用”不能说成“呼吸”等。所以,教师必须用学科专业术语授课,这样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1.2板书——简洁、严谨、有条理
板书有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并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的优点。但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大部分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板书,这样容易出现学生对关键字词印象不深,导致语言表达失误。如在作业或测试的卷面中经常看到部分学生把“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 “自养型”写成“自氧型”等。若教师在授课时能在板书上多下点功夫,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效果就不同了。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及其书面的表达。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才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策略之二——从教材的层面,汲取教材中语言
生物教材中的语言一般来说系统性和科学性都比较强。学生通过阅读和熟记教材可以熟练掌握教材中各种生物学专业术语,还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一些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在做题和分析问题时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3.策略之三——从训练的层面,多角度训练
3.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让人人敢于说话,教师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是很重要的。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应该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保证时间,要讲明说话要求,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说的训练中,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3.2优化作业——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利用“生物课本中的思考题、分析说明题”以及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多布置说理题、讨论题、实验设计题等开放性题型让学生去思考和练习,并不断加强指导,指出解题的关键、准确的语言表述方法等。指导时根据题型总结解题步骤,让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技巧,如分析说明题要求审题清楚,语言通顺,条理清晰,说理透彻;对于实验题要写明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及分析等。
4.策略之四——从阅卷的层面,严格批阅试卷,让学生体会准确表达的重要性
教师在阅卷时若不能严格把关,就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只要回答出意思就可以了。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答题习惯,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也会造成平时教师无论多么强调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都会被当作耳边风的现象。所以严格批阅试卷,让学生体会准确表达的重要性。
5.策略之五——从讲评的层面,重视练习的讲评,增强讲评的针对性
要重视练习的讲评,讲评要建立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分析思维轨迹和暴露知识缺陷,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盲区、思维上的误区,然后再加以引导,这样能及时纠正错误,增强讲评的针对性。
诚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束家宽(1974 10)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工作单位安徽省舒城县舒城中学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学位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行为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