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张红果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北岩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尤为重要。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仪器、面积,人员技术薄弱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而中学物理实验室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学仪器配置局限教材,实验室面积也往往存在不足,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也不能充分应用。受到实验器材、场地面积、教学时间、人员安排等的限制,物理实验仅局限教材内容,实验教学变得乏味,学生失去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更无从探究能力培养。
  2.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足
  受一些功利化观念、实验操作考试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学生在实验中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规范操作,去获取教师或教材所要得到的数据或实验结果,失去探究实验的目的。教师对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往往只停留在了表面和形式上,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实验中给定的预设条件太具体,学生实验中也就没有了探究过程的体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
  如何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利用器材设备和实验场所,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办学条件的提高,实验器材逐渐丰富。教师要熟悉新器材,往往新来的器材教师不熟悉、不会用,这个教师必须学习。经常开放实验室,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教学中的实验,有的学生则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自主去做各种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实验等。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实验资源,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摆脱课本、实验室、器材及时间的限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实验教学中可以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复杂概念的理解,物理模型、过程的掌握。多媒体实验是对一般实验的补充。
  (二)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直观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帮助学生创造物理情景,形成物理概念。因此,物理实验教学首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充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材上的演示实验,甚至一幅插图、课外阅读内容等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也不能仅是教师做学生看,还可以是学生做师看。
  例如:利用大饮料瓶做实验。大饮料瓶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大饮料瓶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液体压强的实验: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上台来演示:①将大饮料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可用气球)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大饮料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这样演示可以使学生对液体压强有感性认识、为利用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压强打下基础。还可以瓶口向下放上一乒乓球,倒入水,水流时乒乓球不会浮起,堵住瓶口球就浮起了!这样学生就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了。 
  (三)认真上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能力及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成员搭配合理(可轮换),组长起到本组的领导作用;②教师是实验的指导者③注重交流评价,通过学生交流展示,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小组的学生共同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并展示猜想,教师引导并同学生确定实验要探究的方向,再进行探究。在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操作有的观察、有的读数、有的记录并通过交流讨论形成结论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使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利用身边的物品做简单易行的实验,本身就是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新课程标准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想想做做”的内容,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常见的物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大塑料瓶是学生常见的物品,可以用塑料瓶做的实验很多,例如可以演示液体压强、大气压的存在、声音与能、潜水艇模型,收集的磁铁可以做有关磁现象实验等
  (五)课后探究,拓展实验探究空间
  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后探究活动,也是学科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1.成立课外小组。引导学生利用常见的物品进行课外小制作和实验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制作潜望镜、万花筒照相机、温度计、测力计、小电动机模型,等等。学生学生的制作活动丰富了知识,培养了技能和创新意识。
  2.加强小课题研究。结合学科内容进行课题研究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如在通过教材中就有要求学生对噪声的危害进行调查得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调查农村用电及线路情况等。探究活动的综合性很强,学生通过调查资料,合作交流,上交报告等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物理实验教学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