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发兴趣 教会阅读

【作者】 汪宇才

【机构】 江苏滨海县八巨镇王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字是情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是日常生活的需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而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教师难为,学生头疼。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对文字和情感的敏感程度尤其重要。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兴趣,教会阅读入手,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阅读能力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现状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那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 
  要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就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用阅读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强硬地监督学生去完成阅读,不如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在学生面前,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博览群书的教师让学生感到敬佩和崇拜。教师通过讲述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认识到各种传奇人物,在阅读的时候,书中的文字就是他们的思想,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享受。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上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鼓励他们热爱阅读,养成从书中汲取知识的好习惯。
  二、教会阅读
  语文阅读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将书本看完,而是要在看完以后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情感上有一定的体会和感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单有阅读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要会读,读得好、读有成效。学生对书本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文章的内容也深浅不一。为了防止学生只追求故事情节而忽略了文章的中心以及语言描绘,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和提问,让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要对文章有自己的体会和认知,将文章中的思想化为自己所得。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总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还有更多的好方法,但只要我们能从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黄萍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张华;谢祥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邹佳华